- 2020年生物多樣性大會是中國引領世界的機遇2019-12-05
麗莉·哈澤爾(Lily Hartzell) 環境問題自由撰稿人
隨着《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將於2020年再次召開,是時候對過去十年公約的效力進行反思了。作為明年的東道主,中國可以推動各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採取更有力的行動。
- 美國應重掌氣候變化領導權2019-08-16
查爾斯·斯特里特(Charles Street) 巴黎政治大學和北京大學研究生
中國政府發展電動車的努力,使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有了顯著提升。美國如今應該急起直追了。
- 中國在全球綠色金融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2019-03-05
麗莉·哈澤爾(Lily Hartzell) 環境問題自由撰稿人
華盛頓在「綠色新政」上陷入困境之時,中國已經站在綠色金融前沿許多年。即便如此,中國的綠色金融工作仍面臨關鍵性問題,包括它對「清潔煤」的使用,以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投資。
- 美國「新自然運動」與中國「自然教育」的興起2019-02-11
易若鵬(Rob Efird) 西雅圖大學人類學與亞洲研究教授
在整個發達國家,孩子們花更多時間久坐在屏幕前不動。自然教育作為對抗「自然缺失症」不利影響的手段在中美兩國日益受到歡迎,它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種健康的、令人滿意的與大自然互動的關係。
- 貿易戰與水戰:中美關稅被隱藏的真相2019-02-11
達尼埃爾·內伯(Danielle Neighbour) 蘇世民學者
美中貿易戰正在改變水在兩個國家間的消費方式。隨着兩國重啟貿易談判,美國和中國應當將這一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納入考慮範圍,否則我們將有嚴重的短缺之虞。
- 中國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改變氣候戰略2019-02-11
麗莉·哈澤爾(Lily Hartzell) 環境問題自由撰稿人
中國已經從一個立場頑固的全球氣候談判參與者,轉變成世界舞台上的氣候承諾支持者。儘管美國的氣候政策有反全球化傾向,但中國和世界仍在認真應對全球變暖問題。
- 為什麼太空能夠成為中美合作的下一個機會2019-02-01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美在太空領域的爭先恐後與50年前的美蘇太空爭霸有着不同的時空背景,兩國在太空領域並不是零合博弈,而是能夠形成雙贏的局面。
- 以人為本:中國的可持續城市化探索2019-01-15
丹尼爾·布龍巴爾(Daniele Brombal) 威尼斯大學研究員
安吉拉·莫里吉(Angela Moriggi) 芬蘭自然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城市化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是如何上演的?
- 污水能夠拯救中國的城市和環境2019-01-14
達尼埃爾·內伯(Danielle Neighbour) 蘇世民學者
中國每年約產生3000萬噸有機污物,其中僅約1/5得到了適當處理。污染和資源短缺的致命結合如今威脅着中國城市的未來。美中兩國正在探索和試驗的污水處理新技術可以成為兩國亟需的合作與交流的重點。
- 中國做好取代美國氣候變化領導地位的準備了嗎?2018-12-19
彼得•比特納(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講師
特朗普總統去年退出巴黎協定的爭議之舉讓聯合國出現領導真空,中國準備取而代之。但中國能否令人信服地承擔這一責任呢?
- 如何動員私人資本參與氣候行動2018-10-30
阿瓦爾·哈蘭(Håvard Halland) 斯坦福大學斯坦福全球項目中心(GPC)訪問學者
林毅夫(Justin Yifu Lin)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多邊金融機構已致力於動員來自私人投資者的資本(主要通過所謂的混合金融)來為氣候行動融資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如想獲得成功,這些機構自身可能需要開始更加像私人投資機構那樣運作。
- 「一帶一路」的環境保護問題2018-10-22
費爾南多·阿森桑(Fernando Ascensão) 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討論通常是關於其改變全球貿易格局的可能性,而很少關注如此大規模基礎設施開發計劃對環境的影響。不過,「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在全球提高環保標準的獨特機會。
- 電力改革:中國綠色未來的必要條件2018-10-18
倪世祺(Chris Nielsen) 哈佛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環境項目執行總監
何文勝(Mun Ho) 哈佛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環境項目經濟學家
中國在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上已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但要取得持續進展,可能有賴於對電力行業實施以市場為基礎的機構性改革。
- 中美實現氣候變化目標有着類似挑戰2018-09-27
蕾切爾·施沃姆(Rachael Shwom) 美國羅格斯大學人類生態學系副教授
雖然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和美國領導人近期表達了不同觀點,但習近平主席實施環境保護政策的挑戰和以往美國總統面臨的挑戰非常相似。
- 中國禁止洋垃圾進口:警鐘為誰而鳴?2018-06-25
郭晨(Guo Chen)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研究員
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的決定暴露了全球廢物管理體系的深層結構性缺陷,以及其中的相互依賴關係。西方長期以來把中國作為垃圾最終目的地,如今卻在竭力適應自己製造的廢物。而中國則拚命在「低端人口」危機中尋求勞動力,以便有效分揀和處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