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為什麼太空能夠成為中美合作的下一個機會

2019-02-01
a.jpg

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這是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今年晚些時候,中國計劃發射更為先進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該探測器預計將能實現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

“嫦娥四號”的成功標誌着中國探月工程的重大進展。中國正一步步接近太空員登月的目標,成為全世界第二個完成這一目標的國家。近50年前,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實現了人類登月,邁出了人類文明的關鍵一步。但是,在1972年後,人類再也沒有登陸月球。阿波羅計劃僅僅服務於美蘇太空爭霸,當美國已經確信贏得這場競賽後,探索更廣闊太空的野心就被放下了。

阿波羅計劃並沒有帶動世界各國探索太空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除了美蘇之外,當時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承擔太空探索的巨大成本。在相對落後的科技條件下,太空探索是一項極為昂貴的項目。即便對於美國而言,這一項目也難以長期延續。1969年搭載“阿波羅11號”飛船的“土星五號”火箭一次發射的成本就高達近4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全部預算。在這種情況下,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無力參與太空探索,更不用說登月計劃。

50年後,情況有了根本性的區別。如今,太空探索已經不再是超級大國的特權。除了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外,印度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目標是在2022年將宇航員送入太空。藉助不斷進步的製造技術和新材料技術,航天發射的成本在不斷下降。美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多次成功發射可回收火箭,該公司每公斤發射成本降至2000美元以下,是穿梭機發射的1/10。印度、中國的發射成本降至每公斤5000美元以下。

太空探索環境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3D打印技術的逐步成熟。3D打印在太空探索中有着廣闊的應用場景。宇航員可以在太空站製造零部件,減少航天補給次數。未來,3D打印將在月球建設永久性太空站上發揮巨大作用,月球上的土壤將成為宇航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上述技術進步正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新的太空熱。特朗普上台以來,重啟了美國的登月計劃,目標在2033年將人類送上火星。以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為代表的私營太空公司也蓬勃發展,中國也出現了類似的競爭者。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太空站和火箭發射平台將成為人類探索更廣闊太空的關鍵,而這一目標正在一步步接近。

在“嫦娥四號”任務成功後,多數美國媒體對此給予了積極評價。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祝賀,稱“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着陸),成就令人印象深刻”。據中方披露,兩國科學家在此次任務過程中進行了密切溝通,美方將該國的環繞月球衛星有關信息告訴了中方,中方也及時把“嫦娥四號”着陸經緯度、着陸時間告訴了美方,希望由美方的衛星來觀測登陸過程。這種互動與當前中美兩國在其他科技領域的緊張關係形成了明顯的反差,蘊含著中美兩國在太空領域合作的機遇。

中美在太空領域並不是零合博弈,能夠形成雙贏的局面。雖然中美太空技術有了巨大進展,但兩國對於太空的開發和利用仍然處於相當初級的階段,兩國尚沒有足夠能力在太空建設永久性太空站,更不用說在月球建站或利用小行星資源。中美在太空領域開展合作能夠降低兩國開發太空的成本,從而讓兩國能夠實現更加進取的目標。

中美太空合作能夠帶動更多國家參與太空開發,而不是讓其他國家陷入選邊站的難題。冷戰之後,國際太空合作呈現上升趨勢。1998年發射的國際空間站由美國、日本、歐洲、俄羅斯、加拿大、巴西六方合作運轉。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GPS系統(美國)、北斗系統(中國)、GLONASS系統(俄羅斯)、伽利略系統(歐洲)也相互彌補,為用戶提供最精確的定位服務。一旦中美能夠開展大型太空項目,其他國家也會積极參与其中,共同促使人類開發太空邁入新階段。

中美太空合作能夠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兩國民眾帶來現實好處。太空探索能夠帶動一系列的太空產業,包括太空工業、太空農業、太空資源利用、太空能源、太空旅遊等等。上述產業能夠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推進工業技術的進步,解決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一些全球性難題。太空產業帶來的新產品、新服務能夠改善民眾的生活,給兩國帶來社會更加進步的精神。

征服新的空間帶來希望,有利可圖促成合作。當前的中美太空合作符合這一正面邏輯。50年後,中美在太空領域的爭先恐後與50年前的美蘇太空爭霸有着不同的時空背景,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看待兩國競爭更為理性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