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如何動員私人資本參與氣候行動

2018-10-30
c.jpg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的結論非常鮮明:氣候行動遠比此前認為的更加迫切,並必須包括從改善監管到持續技術創新在內的廣泛倡議。但如果沒有大規模“有耐性”的長期資本(僅能由機構投資者募集),就不可能快速改造能源系統以減少生態、經濟和社會災難風險。

從技術上來說,養老基金、主權財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擁有足夠資金實力來應對氣候變化,並且一些機構正在依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來調整其資產組合。僅在經合組織國家,機構投資者控制的資產估計就達92萬億美元。而每年由多邊金融機構和政府提供的發展援助僅相當於其0.16%,約1450億美元。

不過,機構投資者作為商業主體,其首要目標是獲得最大化財務回報。雖然一些機構投資者在資產組合中清理了碳排放密集型企業,但這些機構總體上認為投資新的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風險過大。

為給包括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在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融資,多邊金融機構已致力於動員來自私人投資者的資本。這種動員主要通過所謂的混合金融來實現,即多邊金融機構和其他公共金融機構,利用它們的自有資本來吸引私人融資。但機構投資者卻基本缺席了多邊混合金融倡議,這些倡議也因此未能實現足夠的規模以影響氣候變化。

因此,要怎麼做才能從機構投資者那裡動員到所需資本。斯坦福大學和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研究者的一份近期論文建議聚焦全球金融行業近期的三大發展趨勢。

首先,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正在減少對金融中介機構的依賴。機構投資者傳統上都將投資外包給投資管理公司,這些公司的業績通常按季度進行評估。但是,對包括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在內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周期卻經常超過20年。

從混合金融的視角來看,傳統金融中介機構因其短期偏好而對機構投資者和多邊金融機構構成瓶頸。因此,擺脫這種中介機構或可為機構投資者和多邊金融機構提供直接合作機會,因為這將令前者更多關注長期資產投資。

其次,不少機構投資者正在建立協作平台,為尋找交易機會、盡職調查和投資程序的其他階段分擔成本。每一個這樣的平台都代表着一筆巨大的長期資本。但鮮有例外的是,它們都不包括多邊金融機構。

第三,新型本地戰略投資者可以非常高效地動員包括機構支持者在內的私人資本。過去十年,至少20個國家已經建立了國家支持的戰略投資基金,與私人部門合作夥伴一起聯合投資基礎設施項目。還有一些國家建立了聚焦本國的綠色銀行,事實上90%的私人氣候融資投資都投向這些資本的來源國。

那些成功動員私人資本的戰略投資基金的組織結構更像私人投資組織。它們強調投資決策流程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並且其董事會和董事委員會中有很高比例的獨立董事,這些獨董是依據其金融和商業專業能力遴選的。一些基金,例如印度的國家投資和基礎設施基金,主要由私人和機構投資者控制,而政府只有少數股權。

這些戰略基金由從私人部門僱傭來的金融專業人士管理,主要進行股權投資,並在結構化和促成新交易方面扮演非常積極的角色。由於它們與地方政府和商業網絡關係密切,因此它們很容易降低本地風險。

相反,多邊金融機構傾向於在其董事會強調國家代表性,這令它們的董事會在相關領域缺乏金融行業專業知識。在管理和員工層面,多邊金融機構的私人部門分支通常在廣泛領域具有專業知識。儘管如此,多邊金融機構董事會——與其私人部門同行不同——通常沒有董事會投資政策,也不會將具體基礎設施項目的決策委派給獨立的投資委員會,相反會自己拍板決定資本配置。

考慮到多邊金融機構的官僚結構和通常低效的程序,機構投資者傾向於對其存有懷疑。機構投資者通常認為多邊金融機構推薦的項目太小、風險太大,或利潤太低,並擔心一旦出現問題,多邊金融機構的官僚機構很難快速應對。

雖然多邊金融機構已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風險控制要約,但它們仍基本上是債務提供者。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它們在基礎設施股權上投資甚少。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區別,因為股權投資者通常在結構化和促成新交易方面非常積極,而債務提供者和風險控制只有在一個項目被完全調查並確認為“可盈利”後才會介入。

為了實現動員私人部門資本的目標,多邊金融機構必須參與機構投資者的協作平台,並回應這些投資者的擔憂。這意味着在需要綠色基礎設施的新地區和領域幫助其評估和減少風險,如果和本地戰略投資基金和綠色銀行的合作是合適的話。

通過發展按商業條件來評估和承受風險的能力,此前厭惡風險的多邊金融機構可以和機構投資者展開更有成效的合作。並且,通過建設在清潔能源基礎設施的股權投資能力,多邊金融機構可以增強與機構投資者在基礎設施投資周期相關階段的合作能力。

簡而言之,為了有效動員機構資金,多邊金融機構需要開始更加像私人投資機構那樣運作,儘管它們要履行政策確定的授權。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經合組織建議,高效的私人資本動員可能需要多邊金融機構內部的文化轉變。但是,如果我們想阻止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多邊金融機構儘可能動員機構投資者的資本。

全文翻譯自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