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易若鵬 西雅圖大學人類學與亞洲研究教授

美國「新自然運動」與中國「自然教育」的興起

2019-02-11
h.jpg

在中美兩國差異的背後,雙方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個共同信念:親近大自然對兒童的健康幸福至關重要。這個新共識被迅速發展的多學科研究機構證實,它在兒童與大自然的接觸急劇減少時,為親近大自然與兒童身心健康的關係提供了證據。作為響應,在過去十年里,中美兩國推動兒童體驗大自然的零星草根倡議,發展成了全國性的網絡組織,出席其年會的人數眾多。雖然對兒童戶外體驗和自然教育感興趣的主要還是城市中產家庭,但有跡象表明,兩國都有旨在“讓孩子走到室外”的政府支持和政策措施。

儘管存在着文化差異,但中美兩國城市孩子們的生活在某些方面正在趨同。在這兩個國家,其實世界上許多國家也如此,孩子們在室內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們閑暇時更多地久坐在屏幕前。無論中國人還是美國人,到戶外與大自然互動的時間發生改變,都代表了巨大的代溝。我對中國環境教育進行研究,以及我為人父母往返於中美之間的時候,發現這種代際差異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昆明一位資深中國理科老師對我說的:“我是在大自然里長大,而我的學生是在教室里長大。”美國的研究表明,兒童坐在熒屏前的時間過去十年急劇增加,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增加與一系列消極的心理和生理結果有關。2005年,美國記者理乍得•盧福在《森林裡最後一個孩子:救救孩子,別讓他們患上自然缺失症》一書中,明確闡述了兒童接觸大自然的減少及其後果。這本書很快成為暢銷書,並促成了“兒童與自然網”的創建。該網站提倡兒童的自然體驗,並舉辦大型年會,為800多項親近大自然與兒童健康幸福之關係的科學研究提供在線信息採集。受盧福著作的啟發,地方、地區和國家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舉措。2015年,奧巴馬總統宣布“所有孩子去公園”計劃,給每個美國四年級學生一張公園年票,他們和家人可以免費進入所有國家公園。2016年,俄勒岡州居民通過一項開創性措施,為該州所有的兒童戶外學校提供資金。今年,在“沒有孩子留在室內”補貼計劃下,華盛頓州政府將提供150萬美元,用於戶外教育和娛樂活動。

盧福的書在中國也引起反響。2010年,中國頗有影響力的非政府環保組織“自然之友”負責這本書在大陸的首版中文翻譯,“自然缺失症”從此進入漢語詞彙。這本書引起環境教育工作者和越來越多城市中產父母的共鳴,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室內的時間越來越長,缺少與大自然的接觸。不久之後,自然學校在中國各地陸續出現,為的是滿足家長為子女,尤其是學齡前和上小學子女尋找在大自然里活動的需要。與美國一樣,盧福的書也促成全國性網站——“自然教育論壇”的建立。該網站於2018年11月召開了第五屆年會(盧福本人是2015年第二屆年會的主講嘉賓)。

中國的自然教育也獲得私人部門和政府的支持。自從成立以來,自然教育論壇的主要資金支持來自阿里巴巴基金會。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的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已經成為中國和全球自然教育的傑出贊助者。中國政府在推動自然教育方面也發揮了作用。2014年,中國環境保護部(現在的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啟動了長期的自然學校能力建設項目,通過培訓和認證,提高中國自然教育的質量。多年來,該中心一直在推動制定國家環境教育法,如果環境教育法得以實施,將大大促進自然教育提供方的增長和傳播能力(就像台灣2011年通過類似法律所產生的效果)。與此同時,自然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國際交流也在不斷擴大,不僅中美之間如此,中日之間也是如此。日本由大約4000所自然學校組成的全國性網絡已經成為中國自然教育發展的榜樣。

鑒於有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證明,親近大自然有益於兒童的健康幸福,那麼顯然,所有孩子都應該有機會接觸大自然。但對中美兩國的許多城市家庭來說,成本仍然是一大障礙。不過有跡象表明這些障礙是可以克服的。就像上面提到的,美國的自然教育公共資金正在增加。在中國,地方政府和基金會也在開始幫助增加孩子接觸大自然的機會。例如在深圳市中心,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在市政府免費提供的自然保護區內為所有兒童提供自然教育。這種公私合作關係是一種最佳方式,可以確保所有社會經濟背景的中國城市兒童享受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一種健康的、令人滿意的與大自然互動的關係。

最終,為孩子們提供關愛大自然的機會也是應對當前和未來環境挑戰的重要手段。近50年的環境教育研究證實,兒童時期接觸自然,成年時期就會有環境管理意識。今天的中美兒童是未來世界的決策者、消費者、教育者和商界人士,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將決定我們這個星球生態的未來。兒童時期的自然體驗不僅有益於孩子的健康幸福,研究表明,讓兒童熟悉大自然更有可能對當地和全球生態環境的健康與福祉產生積極影響。所有這一切都說明,自然教育值得我們重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