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以人為本:中國的可持續城市化探索

2019-01-15
a.jpg
一家中國工廠

在她的2016年獲獎短篇小說《北京摺疊》中,科幻作家郝景芳為中國首都設想了一個可怕的未來。她描繪的城市由三個空間組成,每個空間都被特定社會階層佔據。城市的這些各自獨立部分會在不同時間翻轉,就像一個巨大魔方上的部件。整座城市秩序井然,運行高效,但卻存在不公與歧視。對大部分城內居民來說,陽光、土壤、水、植物、動物等自然要素似乎只是模糊的記憶。事實上,它們很少在小說中被提及。

《北京摺疊》所刻畫的反烏托邦視角可以被看成是“城市病”的文學表達。在漢語中,“城市病”指代社會不平等、人口過剩、環境惡化等問題。中國史無前例的城市化規模集中展示了現代化進程中的內在矛盾。的確,城市的發展既可以改善也可能加劇中國面臨的某些最緊迫問題,如對抗環境惡化和氣候變化,爭取更大的社會平等,為所有人持續提供最基本的服務。

這個難題長期以來一直擺在中國領導人的面前。可持續城市化邁出的第一步或可追溯到1989年的《城市規劃法》出台。三年後,中國在聯合國《21世紀議程》上簽字,開始按照土地綜合規劃的原則行事。自那以後,政府採取了大量措施,為的是讓城市變得更加綠色環保,同時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不過,“可持續的城市化”口號只是在最近十年才形成聲勢,其中部分原因,是人們的公共意識和行動能力提高了。事實上,中國向城市可持續化轉型的主要驅動力是國家政治經濟結構向後工業、以服務業為基礎、消費導向型社會的調整轉變。在這樣的社會中,城市將發揮核心作用。

中國的可持續化努力與改革開放目標是一致的,都是要通過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配合科技創新和機構創新,促進國家的繁榮。其實,正是在追求物質進步過程中出現矛盾,加上意識到地球相對於持續增長的局限性,才催生出了獨生子女政策。可以說它是中國的第一個可持續發展政策。2014年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秉承同樣的原則,為全國城市發展提供了全面指導。這一藍圖為人力資本的分配、社會經濟效益向弱勢群體的逐步擴散、減少環境污染等工作創立了指導方針和績效指標。

迄今為止,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努力的結果可謂好壞參半。最近對超大城市的一份大樣本研究顯示,在這些容納10%以上中國人口的特大城市中,經濟增長與環境惡化有明顯的脫鉤趨勢,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資源消耗和垃圾管理都有所改善。經濟保持了穩定增長,收入差距擴大雖然沒有停止,但幾十年來頭次出現放緩。在提供福利服務方面也取得了進展,而這恰是城市社會政策的長期難題。中國大城市正在打造更加清潔綠色的環境,為大多數人口謀求更大的繁榮。

然而,發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這些城市的生態足跡也十分巨大:城市化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嚴重喪失,破壞了生態系統的活力。儘管公共綠地面積增加,但自然環境普遍商品化。城市和城郊的湖泊、森林和山地被當作經濟資產,用於打造城市品牌,吸引富裕居民、遊客和高科技公司。為了發展服務業,城市規劃者濫用物質和非物質遺產,導致這些文化遺產岌岌可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大同,當地老城牆被拆除重建,作為吸引遊客的景點。根植於地方的傳統文化因為搬遷受到生存威脅,因為它們常要為城市翻新和環境整治讓路。這種搬遷不僅撕裂當地的社會文化結構,也割斷了它們與自然環境的紐帶。

在這種情況下,更遠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或許很難實現。雖然環境質量、資源使用效率、社會經濟發展都能在主流的效率主義範式中找到一席之地,但其他標準卻很難用簡單的成本效益分析來衡量。文化、社會關係、歸屬感、關愛自然的意識,這些東西我們都難以為其標價。不過在中國,確實還存在着主導範式以外的選擇。觀鳥人等戶外愛好者已經播下變革的種子,近年來這些人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在大城市的郊區,建立了得到當地社區支持的農場和生態村。這些舉措證明了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再接受可以向自然無償索取資源這種邏輯。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社會正在萌發新的價值觀,正在追求人類與自然共同繁榮的社會生態健康願景。

然而,現狀還不能讓支持“強”可持續的人們感到樂觀。事實上,就算可持續觀念在社會中更加普及(儘管不太可能),中國公民也缺乏影響土地決策的渠道。當局可以接受民眾的參與,但條件是不能偏離大的政治優先。即使創新性可持續解決方案被引入,那也不是自下而上的舉措,而通常是由於政治和企業利益的驅動,是與“環境專制主義”範式的契合。也因此,利用智能技術提供對公共交通或能源消耗的即時反饋固然是積極的,但要求主要經濟發展地區保持生態的完整性卻有可能不受歡迎,正如最近的北京冬奧會案例所表現出來的那樣。

眼下在中國的城市規劃中,有意義的社會參與、用生態意識關愛自然、實現文化多樣性都不太可能有空間。說到底,中國的城市勢必會成為郝景芳《北京摺疊》的溫和版,在那裡,個人可以沉溺於憧憬更安全的環境和更富裕的未來,偶爾還可以享受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