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在全球綠色金融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

2019-03-05
a.jpg

“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是華盛頓的最新政策討論,旨在解決如何從整體上應對氣候變化。它正在把一度含糊不清的減排討論變成挽救世界所必需的具體變革清單。專家一致認為,必要的措施應包括碳排放定價機制,以及擺脫煤炭和天然氣,迅速轉向可再生能源。也許更具挑戰性的是改造現有建築物,提高能源效率,同時通過開發可行的碳捕獲技術清除大氣中過量的碳排放。這個任務清單還沒有包括減少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及突發性氣候災害影響所需要的適應性措施。不過,問題仍舊是如何為這種全球性轉變提供資金。按可持續銀行網絡(Sustainable Banking Network)提供的數據,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30年共需要70萬億美元的投入。為滿足這一前所未有的需求,綠色金融優先考慮的是可持續的、有回報的投資。這種做法越來越受歡迎,特別是在中國。

不向低碳經濟過渡的機會成本難以估量。據估計,如果對氣候變化聽之任之,全世界將損失43萬億美元。暫且不論物種滅絕和環境不可逆變化造成的內在損失,即使一切照舊,經濟後果也十分嚴重,而且損失會不斷加大。而對重大經濟變革的需求也提供了機會,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估計,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有可能使全球經濟擴大260億美元。

實際情況是,有各種工具被配置用來發展綠色金融。一個是綠色銀行,這些機構只投資可認證的環保嘗試。儘管有各式各樣的授權和架構,但它們主要是通過建立創新型交易結構和避險,來推動私人資本投資。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一直以來都是世界銀行這類多邊發展銀行引領環保投資。然而,要想為大量綠色努力提供資金,吸引私人資本是必不可少的。綠色銀行證明,與傳統能源基礎設施或其他容易受制於市場波動的資產相比,這些交易能夠盈利,而且風險更小。

針對特定氣候友好型項目發行的綠色債券也遵循着類似的模式。與傳統債券一樣,它們是為可再生能源裝置或公共交通等綠色項目籌資。綠色債券有各種評級,所依據的是低碳投資利用債券的百分比,以及項目的內容。

綠色金融的第三個概念是指綠色信貸。投資和機構按照可持續性排出先後,以此作為潛在貸款方的重要衡量標準。這不僅有助於提高環保意識,而且符合良性投資的理念。例如,綠色信貸會將投資化石燃料的環境風險考慮在內,同時獎勵前瞻性的減排努力。

以上這些既是激勵氣候行動的關鍵,也具有經濟意義。與煤炭相比,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正在迅速下降,而傳統能源或運輸的外部效應過大,不容忽視。

自從2012年頒佈《綠色信貸指引》以來,中國一直處在綠色金融的前沿。截至2017年底,在綠色金融業的投入達到8.22萬億元人民幣。2016年,中國發佈《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並主辦了G20峰會,會上世界各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推動綠色金融。與美國的綠色金融相比,中國市場遙遙領先。歐盟雖然正在界定和規範綠色金融,但他們也是以中國為榜樣。

但中國的綠色金融工作仍面臨關鍵性問題。定義什麼是“綠色”是主要的任務,而中國的定義往往比歐洲寬鬆,例如把“清潔煤”算作綠色投資,環保界許多人士嘲笑這個標籤自相矛盾,會推遲從化石燃料的轉變過渡。要讓綠色金融真正走向全球,還必須吸納決定未來幾十年全球排放進程的新興市場。為此統一標準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對綠色金融的擁抱還引出中國“一帶一路”投資問題,這些投資很多是“棕色”而非“綠色”的。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和波士頓大學的聯合報告,中國政策性銀行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和傳統運輸項目上,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扶持這些夕陽產業。儘管官員們急於降低中國國內的煤炭消耗,但從2001年到2016年,中國在海外參與了240個煤炭項目。由於讓許多發展中國家介入污染和低效能源,導致應對氣候變化變得難上加難,中國受到了強烈批評。

綠色金融存在巨大的投資缺口需要填補,但注意這裡是“投資”。一切照舊無異於把錢投入無底洞,而明智的、有利可圖的投資對氣候變化來說則是機會。中國在這方面正引領潮流,雖然還有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但世界各國是時候向它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