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與中國的氣候變化合作2022-05-10
扎伊納布·查希爾(Zainab Zaheer) 發展問題顧問
中美兩國政府似乎對彼此心懷不滿,但加利福尼亞州一直願意和中國政府在氣候合作領域展開合作,揭示了如何在國家政府交流以外的領域改善美中關係。
理出頭緒:「中美氣候合作」究竟意味着什麼?2021-12-27
馬特·傑拉奇(Matt Geraci) 中美研究中心(ICAS)副研究員、海事項目主任
氣候合作一直被標榜為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領域,而科學家正在進行的實地科研工作為兩國提供了大量可以共享的東西。
中國推動能源轉型需符合自身實際能力2021-11-18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需符合自己的實際能力,更要保持適度的能源安全水平,對內要避免激進、運動式的能源轉型,對外則要結合自己的戰略利益參與國際合作。
中美氣候行動:邁向21世紀的關鍵十年2021-11-18
唐新華(Tang Xinhua)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未來十年是決定人類在21世紀生存、安全、發展的關鍵時間窗口,中美格拉斯哥聯合宣言瞄準這關鍵十年具有多方面重要意義。
COP26: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格拉斯哥之路」2021-10-28
唐新華(Tang Xinhua)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COP26充滿機遇與挑戰,應對氣候危機能否取得成功,需要公平、公正、平衡地處理好當前全球氣候治理議題中的六大重要關係。
習近平聯合國講話的誠意與新意2021-10-08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習近平聯大講話彰顯中國擔當責任和謀求合作的誠意,並提出富有新意的具體主張。
美國新冠溯源調查無助於防範下次疫情2021-09-06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美國情報機構介入新冠溯源調查從一開始就是純政治化的舉動,它將嚴重干擾全球防範下一次疫情的努力。
「北溪-2」:美國霸權衰落的縮影2021-08-12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北溪-2」項目不但深刻影響美國與德國和中東歐國家的關係,也將加劇美國國內政治極化,是美國霸權衰落的縮影。
群體免疫比你想像的更近2021-06-23
比爾·埃莫特(Bill Emmott) 前《經濟學人》主編
由於新的變異迅速出現,以及看似控制住病毒的地方又暴發新疫情,新冠肺炎依然是一個全球問題。但最近疫苗供應的大量增加表明,我們所需要的全球解決方案不再遙不可及。
由易而難推進中美氣候務實合作2021-06-03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美氣候合作承載了大量政治期待,也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如果兩國能夠經由氣候合作總結新經驗,進而對其他領域產生示範效應,這一合作就有望產生更大政治意義。
中國亟待突破「碳中和」的強約束2021-05-27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碳達峰」、「碳中和」所代表的「碳約束」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社會各部門的發展。為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國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價遠遠大於歐美國家。
一份全球資產負債表2021-05-13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國際經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會長
在核時代的黎明之際,愛因斯坦寫道:「人類若想生存並邁向更高層次,新的思維方式必不可少。」由於世界面臨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我們再次需要新的思維,而起點就是新的核算方式。
地球日氣候峰會牽動國際氣候治理進程2021-04-19
唐新華(Tang Xinhua)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與網絡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國際氣候政治博弈進入全新階段,中美兩國發表的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注入正能量,地球日氣候峰會也應秉持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中國盡心儘力幫助非洲抗疫2021-04-06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華盛頓郵報網站評論文章認為,應為中國疫苗馳援非洲點贊,而不是無端猜忌和冷嘲熱諷。
如何守住氣候變化承諾2020-12-24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隨着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獲勝,以及中國、日本、歐盟和其他國家最近做出碳中和承諾,現在該是言行一致的時候了。也就是說我們不要再相互指責,而應當致力於制定統一的碳關稅與碳稅制度,讓全球的排放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