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加州與中國的氣候變化合作

2022-05-10
c7e30dd9219b42e2e84f66c4f5d400f5.jpg
保護團和綠色空間倡導者眾議員巴拉甘(CA-44)和眾議員內格斯(CO-2)參觀了位於北長灘森林公園的CCLB新的洛杉磯河下游環境教育中心。(圖片來源:加州中國氣候研究所)

多年來,加利福尼亞州一直走在環境變化和氣候變化行動的前沿。上周,加州州長加文·紐森與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進行網絡會晤,續簽了2018年達成的一份諒解備忘錄,以推進雙方在減碳、“促進基於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應對空氣污染和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這份諒解備忘錄旨在促進雙方在三項目標上的合作。第一,保護自然環境,包括減少空氣污染和碳排放;第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第三,推進清潔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創新。這些目標又細分為具體的合作領域,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碳中和,投資能夠抵抗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包括零排放車輛),以及綠色金融。諒解備忘錄涉及的各項倡議將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加州——中國研究所帶頭實施,而該機構的設立初衷就是為了促進加州和中國的氣候政策研究。

這兩個合作夥伴走到一起的原因是什麼?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而美國緊隨其後。兩國都依賴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系統,並面臨著轉向清潔能源系統的挑戰。另一方面,加利福尼亞以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而出名,提前四年實現了其2020年的氣候變化目標,並在國內外廣泛建立夥伴關係,而不是坐等美國聯邦政府的氣候立法。

中國和加州的共同之處,在於都擁有繁榮發展的清潔能源市場。2013年到2017年,加州吸引了北美地區一半的清潔能源風險資本。2017年,安永“將中國列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世界上最大的上市清潔能源技術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一在中國”。這兩個市場都致力於投資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意味着無限的合作機會。

一大合作領域是減少空氣污染。中國居民面臨著嚴重的霧霾污染,情況類似於20世紀中期的南加州。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中國已開始借鑒加州的 “政策手冊”建立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背後的靈感就來自於加州的“限額與交易”計劃。

另一合作領域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據《中國日報》報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全球第四大汽車市場,而且仍在不斷增長。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能源與交通中心主任王雲石表示,2022年,購買電動汽車的中國汽車用戶比例預計將達到20%;相比之下,2021年的比例是15.5%,2020年為6.2%。同時,加州政府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2月25日,加州零排放汽車的擁有量佔全國的40%,其銷量“超過了隨後10個州的總和”。基於該州的市場主導地位,州長紐森制定了價值100億美元的零排放汽車發展一攬子計劃,旨在確保本州居民能夠獲得價格實惠、方便易用的零排放汽車。

弗蘭克·吉拉爾多特是一家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的高級官員。他表示,中國市場的數據振奮人心,可以極為有效地向美國消費者和決策者展示發展零排放汽車的必要性和成果。加州和中國目前繼續加強合作,而這一切可以追溯到幾年之前。2017年,時任加州州長傑里·布朗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表示:“中國是領先的。加州是領先的......加州和中國的合作實現了真正的飛躍。”

中國和加州的其他氣候變化合作協議,包括建立加州——四川清潔技術創新中心、清潔技術合作基金以及美中氣候變化研究院。該研究院由加州和清華大學共同建設,旨在彙集研究人員與政府官員,展開氣候變化解決方案領域的合作。實際上,早在2013年,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第一次和美國的州級政府(加州)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承諾共同致力於推動低碳發展。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抵制氣候變化政策和環境保護,但這些協議仍然得到進一步鞏固。這表明,雖然美國在聯邦政府層面可能還沒有着手解決氣候變化,但各州政府完全能夠挺身而出,發揮主導作用。

過去幾年,美國和中國在經濟和政治等各類問題上的合作日趨減弱。從人權、貿易到安全問題,兩國間的摩擦獲得了全球的廣泛報道。氣候和能源解決方案中心主席納撒尼爾-基歐漢說:“如果美國和中國沒有朝着相同的方向前進,就無法解決氣候(問題)。”目前,兩國似乎都願意單打獨鬥地實現氣候變化目標。比如,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拜登總統承諾,到203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的水平削減50%。在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方面,兩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一直公開批評中國的政策,中國也不願意表示出對美國任何形式的屈從。雙方都需要為自己贏得信任;但是,將氣候變化排斥在國家層面合作的範圍,是不太可能取得太多成果的。

拜登和習近平如何克服困難,實施對彼此有利的氣候變化立法,目前仍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清晰的,憑藉著這兩個超級大國的共同努力,氣候變化行動將愈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