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美國新冠溯源調查無助於防範下次疫情

2021-09-06
李崢-2.jpg

當地時間8月27日,美國情報界按期公布了關於新冠肺炎病毒來源的再次評估。解密版本報告仍然沒有提供明確結論,而是以部門意見的方式表達傾向。該報告讓美國情報機構再次公開捲入中美關係之中,也嚴重干擾了全球防範下一次疫情的努力。

報告結論與美國情報界此前的初步評估基本一致,並不令人意外。原本,情報機構並無調查全球性傳染病來源的職責和能力,此次調查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純政治化的舉動。在90天評估期內,美國情報機構可能更多考慮的是如何避免更深地捲入這場政治風波。

報告基本確認病毒沒有經過所謂“基因改造”,不是一種“生物武器”。該結論與美國科學界的主流判斷一致,反駁了共和黨民粹派在病毒問題上的陰謀論。這一結論總體上對拜登政府有利。但是,由於報告沒有提供真實可信的證據,共和黨對結論的批評和質疑仍然將延續。在人們更關注的病毒來源、病毒傳播途徑上,報告沒有給出清晰答案。這是一種兩面不得罪的權宜之計。

拜登總統稱,病毒溯源調查的目的是避免下一次全球疫情。這是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從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兩任政府對疫情的溯源都是出於自身政治目的。

特朗普政府的目的是轉移視線,開脫其反應遲緩、抗疫不利的責任。特朗普政府在大選中失利,證實這一策略並未奏效,其邏輯很難得到中間選民的認同。拜登政府則是為了調整其在疫情處理和來源上過於篤定的判斷,避免被反對者找到把柄。為此,情報機構被推上前台,替拜登政府承擔責任。美國新一輪德爾塔變種病毒的肆虐,無疑增加了拜登進行溯源調查的動機。從當前美國的感染情況看,拜登的抗疫計劃並沒有比特朗普政府時期有大的改觀。

溯源調查源自美國政府、社會和情報機構對美國疫情傳播的挫敗感。此前,從未有一種傳染病對美國構成如此持續、深遠的影響,讓美國社會處於長期非正常狀態。美國政府似乎已經嘗試了各種政策和科學手段,卻無法控制每波新疫情帶來的病患反彈。這種挫敗感正演變成一種恐懼,即是否美國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在此類傳染病面前格外脆弱,美國有可能遭遇更嚴重疫情的致命打擊。找到所謂的病毒來源,是從這種恐懼感當中解脫出來的最直接方式。

然而,從歷史經驗看,溯源只能提供一些科學上的價值,對一國防範新型傳染病的價值極為有限。尤其是新冠病毒已經演變為一種人際傳播、跨物種廣泛傳播的病毒,追查其來源對眼下防控疫情並無多大意義。相比溯源調查,定期評估防疫政策和措施,尋找政策應對上的短板和疏漏,提升民眾對於疫情防控的自覺意識,對防控當前疫情和抵禦未來新的傳染病才是更為有用的。這恰恰是美國政府長期忽視的環節。

近期,美國杜克大學的一份研究對近350年的全球重大傳染病進行建模。建模預測結果顯示,類似於新冠疫情的事件每年發生的幾率為2%,這意味着在未來60年內極有可能再發生類似的疫情。此外,由於全球化和人類與動物的接觸更加頻繁,類似西班牙流感的更致命疫情發生概率也在迅速提升,達到平均每127年出現一次。

這一結論凸顯了預防下一次全球疫情的極端重要性。然而,美國推動的所謂疫情溯源調查卻與這一努力背道而馳。一方面,溯源調查進一步強化了美國國內對於疫情的錯誤認知,加劇了兩黨支持者在該議題上的分歧,也增加了美國政府、國會和社會對疫情應對開展深刻反思的政治成本。在其他國家顯著提升防疫經驗的同時,美國可能正在成為全球衛生防控的短板。

另一方面,所謂美國情報機構的溯源調查也公然挑戰了世衛組織在該議題上的權威性,有可能影響世衛組織推動防範下一次疫情的共同議程。被嚴重政治化的美國溯源調查也加劇了主要大國在傳染病防控上的矛盾。由於情報機構的介入,各國將深刻懷疑美國推動全球疫情信息共享、聯合監測的意圖,擔憂美國藉此竊取各國生物信息安全。這會讓各國在應對新型傳染病時愈發陷入各自為戰的狀態,而這正是此次疫情之所以遍及全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