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能否共克時艱增進合作?2022-06-16
崔洪建(Cui Hongjian)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
俄烏衝突對中歐關係的影響及應對作為發生在歐洲地區但具有全球影響的地緣政治對抗,俄烏衝突對中歐關係產生重要且複雜影響。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塊巨石2022-06-16
陳東曉(Chen Dongxiao)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早在俄羅斯2022年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前的一年間,中美關係的互動模式已經發生了「範式轉移」,華盛頓普遍認為中美關係進入戰略博弈的「持久戰」。
- 俄烏衝突不會改變中俄關係發展的內在邏輯和獨立價值2022-06-16
趙隆(Zhao Long) 研究員,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長助理
近年來,中俄關係已成為互信程度高、協作水平高、戰略價值高的大國關係典範。俄烏衝突爆發後,如何看待中俄關係在外部環境受到的衝擊,如何理解衝突對中俄關係內在邏輯的重塑能力,以及中俄關係未來發展的前景,成為判斷俄烏衝突對大國博弈態勢影響的重要參考。
跨越國際秩序的盧比孔河2022-06-16
達巍(Da Wei)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東部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俄羅斯方面的軍事進展顯然並不順利。在西方支持下,烏克蘭的抵抗異常頑強。目前,戰事……
- 烏克蘭戰爭與國際秩序觀的重構2022-06-08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國家在不得不面對惡性國際秩序時,不僅要善於與狼共舞,更要選擇符合世界現代化文明的發展道路,努力創造不戰而勝的機會。
美國提出對華新戰略面臨多重製約2022-05-26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烏克蘭危機後,拜登政府面臨著明確對華政策及國家安全戰略的更大壓力,有可能加速提出一項以針對中國為重點的新戰略。
- 俄烏危機與美國中期選舉的三個觀測點2022-05-2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
在俄烏危機籠罩下,此次美國中期選舉所蘊含的政治意涵更加豐富,對觀察2024年大選也有更大的指標意義。
俄烏戰爭對台海局勢的潛在影響2022-05-16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
俄烏戰爭已經使冷戰在歐洲復活。中國清醒地看到,除朝鮮半島外,台海亦是可能使冷戰在亞太復活的導火索。要避免這一重大風險,中美恢復加強政治安全對話、加強危機管理已經迫在眉睫。
衝突的邊界2022-05-12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中心特約專家
烏克蘭危機是一場沒有邊界的衝突,打開的不僅是又一個戰爭泥潭,更是漫無止境的惡性競爭和秩序重組。
- 非國家行為體成為俄烏衝突「攪局者」2022-04-27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
非國家行為體介入俄烏衝突的行為事實上打造了新的博弈樣式,其作用對國際力量對比態勢、全球治理進程、乃至國際輿論和思潮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俄烏衝突背景下的台海危局2022-04-26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論壇專家
俄烏衝突對台灣問題的負面影響正在不斷顯現,美國以「捆綁中俄」的手段,炒作大陸「武統」台灣的危機感,強化亞太地區國家對所謂「中國威脅」的認知。
俄烏衝突重塑拜登對俄政策2022-04-19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拜登政府的對俄戰略目標已經轉向「以壓促變」。美國對俄政策調整不會改變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長期性和全面性。
俄烏衝突打亂美國外交戰略理念和行動2022-04-13
沈雅梅(Shen Yam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
俄烏衝突使美國全球戰略顧此失彼的一面更加突出。這意味着中國將面對一個更加複雜的世界政治結構,一個更具風險的外部安全環境,一個對「中國威脅」更有緊迫感的美國。
- 俄烏戰爭爆發,中美應當如何改善關係?2022-04-08
袁征(Yuan Zheng)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或許拜登政府短期內放緩對華施壓,但美國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對華遏制政策。
俄烏戰爭起因、前景及後果2022-04-08
馮玉軍(Feng Yujun)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
俄羅斯原來提出的一系列目標可能都沒有辦法實現。不論戰場上的結局如何,俄羅斯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都可以說已經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