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 崔洪建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中歐能否共克時艱增進合作?

2022-06-16

俄烏衝突對中歐關係的影響及應對

作為發生在歐洲地區但具有全球影響的地緣政治對抗,俄烏衝突對中歐關係產生重要且複雜影響。首先,由於對俄烏衝突性質的認識及利益關聯不同,中歐之間存在立場差異,相互期待出現較大落差,政治互信面臨考驗;其次,俄烏衝突以及歐美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鬥爭,暴露出當前國際經濟、能源和供應鏈體系的脆弱性,對經濟全球化的基礎不斷造成損害,對中歐關係的經濟基礎及合作路徑形成衝擊;最後,美、俄、歐等主要力量均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捲入衝突,大國關係出現高度複雜的互動格局,加劇了國際秩序轉型期的不穩定性,中歐關係承受更大的戰略壓力。儘管俄烏衝突成為影響中歐關係的不確定因素,但早日以和平方式化解衝突、避免人道主義危機、減少經濟民生損失和維護國際格局穩定,符合包括中歐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應當成為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歐政治互信面臨考驗

毋庸諱言,中歐之間在對俄烏衝突起因及性質的認識上存在較大分歧,由此採取了不同的立場。在歐洲看來,俄羅斯尋求“勢力範圍”的大國(帝國)意識與中小國家尋求“集體安全保護”的傾向之間存在着難以調和的矛盾,成為俄烏衝突的主要根源。多數歐洲國家據此強調北約的“防禦性質”,不接受俄方有關“有權對北約擴張擠壓安全空間進行還擊”的說法,因此認定衝突的性質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入侵”。中方對俄烏衝突起因和性質的判斷則主要基於地區安全架構的視角,認為衝突的實質是美國利用北約和烏克蘭作為對抗俄羅斯的工具並招致俄方強烈反彈,其實質是大國競爭對抗在地區安全層面造成的嚴重後果。因此中方主張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安全關切同樣重要並應受到同等尊重和對待,期待歐洲國家發揮地區安全主體的作用,不僅要着手於採取有助於停火止戰的措施,更要着眼於建立均衡、有效和可持續的地區安全架構,來避免衝突再起,實現長治久安。

俄烏衝突發生在歐洲的“家門口”而中國並非直接當事方,雙方在對衝突的認識及立場上存在分歧本無可厚非。但歐洲受制於先入為主的觀念和美國意圖裹挾的影響,對中方提出了一些不切實際、強人所難的要求,包括要求中方公開譴責俄羅斯並參與歐美對俄制裁,進而提出將中方立場與中歐關係進行“掛鉤”。在立場差距較大的背景下,近期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出現了雙方預期不同頻、關切不同步的情況,儘管雙方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溝通機會,但對俄烏衝突的不同認識和立場成為影響中歐推進雙邊合作的新障礙,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歐之間出現的政治互信下降問題未得到明顯改善。

中歐經貿合作受到衝擊

俄烏衝突成為“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地緣政治危機”,對世界秩序和國際規則的衝擊還在持續發酵,後果和損失難以估量。但在持續兩個月後,衝突以及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交鋒已經嚴重影響到世界經濟、貿易和能源穩定。據國際機構預測,2022年歐盟經濟增速預期將下降超過2%,中國經濟所受衝擊也集中反映在股市震蕩、資產縮水和增長預期下降等方面。

中歐經貿合作受到的影響更為複雜。一方面歐洲曾威脅,如果中方“對俄提供軍事支持或幫助俄規避制裁”,就將對華採取貿易手段“予以懲罰”;另一方面基於其對“中俄綁定”的過度聯想,歐洲輿論重新炒作自疫情發生以來就此起彼伏、要“擺脫對中國市場過度依賴以維護供應鏈安全”的觀點,來滿足歐洲部分保守勢力要通過“擺脫對俄能源、對華經濟依賴”來實現狹隘的“戰略自主”思想。中歐經貿領域的政治化、安全化趨勢進一步增強,中歐關係的經貿基礎、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和務實合作的政策路徑受到衝擊。

中歐戰略互信承受壓力

美、俄、歐等主要力量均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捲入俄烏衝突,大國間互動高度複雜,出現新一輪分化組合的跡象。從目前形勢來看,中美競爭格局未變,中俄夥伴關係穩固,美俄對抗加劇,歐俄走向對立,美歐協調加強,而中歐關係成為這幾對大國關係變化的主要承壓方,歷來以共同堅持多邊主義、主張和平方式解決衝突為共識的中歐戰略互信受到集團對抗和強權政治的衝擊,中歐關係的運籌空間受限且變數增大。

美國出於自身戰略目標正利用俄烏衝突來調動歐洲,不僅要統一對俄立場,還通過渲染“中俄結盟”與歐洲加強對華政策協調。美國在“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名義下,利用美歐“中國對話”、“印太戰略”對話等雙邊機制以及北約框架,不僅要求統一思想還要協調行動。通過炒作“中俄一體”並將烏克蘭與台灣做類比,美國不僅刻意“幫助”歐洲加大和中國在觀念和制度上的對立,還鼓動歐洲“積極”介入亞太事務,在中國周邊為其對華戰略提供支持和配合。美國的挑唆和歐洲內部的一些聲音形成同頻共振,正在將對俄羅斯的恐懼和敵意轉移到中國身上。中國根據自身對衝突性質的認識和對大國關係的判斷來決定立場,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壓力,也難以在歐俄之間左右搖擺,中歐關係承受的戰略壓力持續上升。

中歐可以有所作為

在俄烏衝突對中歐關係產生的上述影響和壓力下,中歐關係並非不能有所作為。

首先,中歐對俄烏衝突的立場儘管有差異但也有交集。中方對歐洲承受的代價和損失感同身受、深為痛惜。不僅歐洲的“家門口”重燃戰火,還可能升級並蔓延至其他歐洲國家,冷戰結束以來的歐洲和平狀態被終結。中國在歷史上曾飽受戰火蹂躪,當前也面臨強權政治帶來的巨大安全風險,因此,儘快停火止戰並通過外交方式解決衝突、儘早建立互信並通過政治手段化解矛盾、盡量達成和解並通過重塑安全架構來實現持久和平,應當成為中歐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目標。中歐領導人已就俄烏衝突進行多次通話,成為國際社會勸和促談努力中的重要組成。

其次,中歐都致力於避免和減少衝突造成的人道主義危機。在衝突持續百日有餘,目前已造成大量烏克蘭平民傷亡並有超過700萬難民背井離鄉、逃離他國,給歐洲帶來巨大的經濟、財政、政治和社會隱患,也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帶來巨大的人道主義壓力。中方將開展人道主義援助作為與勸和促談同樣重要的優先事項,不僅已向烏克蘭方面提供了多批人道主義援助,還向接收難民的周邊國家提供資金支持。除在聯合國和國際紅十字聯合會等框架內加強合作外,中歐還可以將人道主義援助提上雙邊議事日程並作為優先的合作事項。

第三,中歐都希望減少衝突的溢出效應,盡量避免對各自經濟、能源及供應鏈安全造成過度衝擊。中歐互為最大貿易夥伴,投資、產業及供應鏈合作密切,抵禦住了疫情衝擊、展現出強大韌性。儘管歐洲參與了對俄羅斯的制裁,但由於歐俄之間密切的經貿聯繫尤其是巨大的能源相互依賴,不僅制裁效果不彰,歐洲還出現了通貨膨脹、能源緊張和資源短缺等一系列嚴重後果,制裁對歐俄乃至世界經濟造成多輸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從反對單邊制裁的一貫立場和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的角度出發,希望歐方冷靜看待後果並停止濫用制裁手段,雙方具有維護世界經濟復蘇、確保能源及供應鏈安全的共同關切,應當就此展開務實合作。

最後,俄烏衝突的影響正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極大地削弱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規則和治理體系,擁有多邊主義共識的中歐將深受其害,雙方應當傾盡全力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和亞太、歐洲得以實現和平繁榮的國際環境。俄烏衝突對國際社會造成嚴重割裂,大國互信赤字上升、地緣政治矛盾層出不窮。作為有志於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兩大力量”,中歐關係應當超越經貿合作,在增進戰略互信的基礎上培育出在國際危機管控和全球治理改良領域新的合作點。如果中歐能夠從不同立場出發但能明確共同利益併合作共事,眼下的俄烏衝突和未來的和平重建可以成為中歐實現合作增值的重要起點。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