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黃靖 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學院教授

俄烏衝突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2022-06-19

中國如何看待俄烏衝突

和整個世界一樣,戰爭的爆發令中國震驚。儘管中國有很強的情報收集能力,但中國的判斷是普京不會、也不應該採取軍事行動,因為客觀看來,通過大軍壓境、承認東烏兩個共和國的“獨立”並派遣維和部隊進入東烏,俄羅斯完全可以達到其戰略目的:1)迫使烏克蘭中立(不加入北約);2)揭示美國在歐洲安全上“只說不做”(lip service)的本質;3)暴露並加劇美歐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矛盾。然而,俄羅斯發起了大規模軍事行動,這意味着普京總統有着更大的戰略目標,或許是他感覺到了必須用戰爭手段才能遏制的威脅。

俄烏衝突的爆發,確實使中國面臨兩難。一方面,中俄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而且普京總統出席了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並發表了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繼續全方位的戰略合作。而且,即便在衝突爆發後,拜登總統和美國高級官員仍反覆宣稱中國才是美國“最嚴峻的”挑戰者,繼續加強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這使得中國不可能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打擊俄羅斯,因為這完全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另一方面,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戰略,堅持多邊主義,積极參与和推動全球治理,發起“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在世界上展現出一個和平建設者的正面形象。但俄烏衝突的爆發使人們將俄羅斯視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通過展現其巨大破壞能力來維護其大國形象和影響力。這和中國堅持維護和平、積極對世界做出貢獻的建設者形象是矛盾的。而且,為了自身的持續發展和世界和平,中國以損害中美和中歐關係為代價來強化中俄關係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俄烏衝突爆發後,中國努力將中俄關係同中歐、中美關係區隔處理,按照自己對是非曲直的判斷來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

因此,中國在俄烏衝突中堅持以“和平解決”為目的的“有原則的中立”。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

一、堅持所有主權國家——包括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的立場,反對戰爭,呼籲並盡其所能地推動和平解決俄烏衝突。

二、導致俄烏衝突的根本原因是冷戰思維和冷戰行為。作為一個軍事聯盟,北約是冷戰的產物。1991年前蘇聯和與北約對抗的“華約”組織解體後,北約已經完成其使命。然而,北約非但繼續存在,而且不斷東擴,這是典型的在冷戰思維指導下的冷戰行為,是導致(俄烏衝突)這場災難的根本原因。因此,擯棄冷戰思維、停止冷戰行為是和平解決俄烏衝突的根本出路。

三、中國願意積極地同歐洲(主要國家)合作,儘力支持它們為尋求和平解決的斡旋。習近平主席為此數次與德法兩國元首通話並舉行視頻峰會。中國不反對以“諾曼底模式”(德法俄烏四方談判)來解決問題。

四、中國始終維護與烏克蘭的正常友好關係,為烏克蘭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中國駐烏克蘭大使曾公開表示中國永遠不會攻擊烏克蘭。

總而言之,中國不是肇事者,也不是當事者,但中國願意為和平解決俄烏衝突貢獻力量。

戰爭的解決方案

俄烏衝突發生後,一方面由於俄羅斯低估了烏克蘭人民抵抗的決心和能力,高估了自己的軍事能力,導致俄羅斯在戰場上的挫敗,不得不從全面進攻撤退。另一方面,在美國和北約的全力支援下,烏克蘭為保衛自己的國家展現出高昂鬥志,加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似乎形成了空前的同仇敵愾,使得美國制定了要打敗俄羅斯甚至更替其政權的戰略目標。現在看來,這一戰略目標是大有問題的。在這個戰略目標的指導下,俄烏衝突無非有三種結果:

第一種是俄羅斯被打敗。這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美國和北約直接參戰或者給烏克蘭提供成建制的重武器裝備,並幫助烏克蘭掌握制空權,否則,一個不能進行大規模進攻的烏克蘭不具備打敗俄羅斯的能力。如果美國和北約提供成建制的重武器,甚至直接參戰,則必然導致戰爭升級,這會將整個世界帶入有毀滅性危險的災難之中。

第二種可能是雙方互不相讓的持久戰爭。一些西方的戰略家宣稱要把烏克蘭變成俄羅斯的阿富汗。這種觀點十分荒謬。阿富汗處在被重山隔絕的偏遠地帶,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十分有限,而烏克蘭則位於歐洲的心腹之地,對整個歐洲的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一旦烏克蘭成為持久的戰場,那麼陷入這個我稱之為“烏克蘭陷阱”中的不僅是俄烏,也包括美歐,美俄歐都會陷於無止境的消耗之中。烏克蘭戰爭的持久化,不僅將導致美歐的分道揚鑣,而且會導致社會經濟的動亂。畢竟,持續的戰爭不但使得歐洲面臨持續的安全威脅,帶來的經濟困境也難以忍受。

第三種是俄羅斯獲得勝利。這不僅將使整個歐洲的安全環境急劇惡化,也會對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帶來根本性衝擊,對美歐而言這是災難性的後果。

目前要將俄羅斯擊敗的戰略目標是情緒化和非理性的,由此導致了一種不切實際的政治正確。畢竟,當我們認為自己一方絕對正確、而對方絕對錯誤之時,我們已經離地獄很近了。理性的做法是改變這種不切實際的戰略目標,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妥協方案,儘快停止戰爭,並以條約的方式將和平制度化。從這個意義上看,“諾曼底模式”和被揚棄的“明斯克協議”至少是值得借鑒的。

關於中美關係

中美目前的“競爭”是由美國挑起的。在表面的競爭之下,中美雙方最嚴峻的挑戰都來自國內。我剛才說過,美國國內難以彌合的社會分裂以及由此導致的政治極化,綁架了美國的對外政策。其中最關鍵的是美國國民在國家認同上的巨大分離,分裂的雙方都認為自己代表了真正的美國和美國主義(Americanism),視對方為將美國帶向毀滅的邪惡力量,因而勢不兩立。在這樣的情形下,拜登政府及民主黨又面臨著極其困難的國會中期大選。輿論普遍認為,民主黨在此次大選中要遭受失敗,拜登政府也將因此提前跛腳,其政策的操控空間將更加狹窄,只有保持強硬才能維持有效的政策運作,因為任何“軟弱”的表現都會成為對方攻擊的借口和目標。在俄烏戰爭上如此,在對華政策上更是如此,由此導致了政策的高度非理性。因此,我始終認為美國政治的高度不確定性是阻礙中美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在這樣的情況下,維護中美關係的穩定已然十分艱難,而要想改善更是難上加難。

就中國方面而言,由於中國的快速增長和美國自特朗普以來對中國的持續打壓,並在印太地區組建圍堵中國的聯盟體系,使得中國國內反美的民族主義情緒持續高漲,為理性決策帶來了一定的壓力。而且,中國正面臨著經濟轉型和深化改革所帶來的一系列政治和社會壓力。在即將到來的中共二十大上,中國最高領導必須要保持決策的權威性,以便有效地推行既定的方針和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面臨美國的無端施壓,中國領導人不能示弱,必須堅決維護中國的利益,保障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中美兩個最強大國家的合作必然會給兩國以及整個世界帶來穩定和更多利益。而且,中美之間確實有堅實的共同利益。在目前情況下,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就是雙方最堅實的共同利益。作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全球接近60%的貿易都與中國有關,中國的出口額佔全球出口額的28%。然而僅有2.7%的貿易是用人民幣支付的。在全球12.8萬億的外匯儲備中,中國持有近3.5萬億,而在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近60%,人民幣僅佔2.6%。因此,在人民幣沒有完全國際化之前,全球金融秩序的坍塌不僅對美國是重大的災難,對中國也是一場災難。

目前面臨的局面是十分危險的。一方面,美聯儲為防止經濟下滑無節制地量化寬鬆,印發了4萬多億的美鈔;另一方面,對俄羅斯的極限制裁,加劇了全球的通貨膨脹。為了抑制幾近失控的通貨膨脹,美聯儲採取了高於預期的加息縮表。但由於對俄羅斯的極限制裁導致大宗產品(價格)急劇上漲,如此劇烈的縮表依然“太遲、太少”,難以抑制已然脫韁的通貨膨脹。這使得美國經濟面臨滯脹衰退的邊緣。在此情況下,只有中美兩個最大經濟體攜手合作,才能共同有效地防止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金融危機的到來,而全球金融穩定對克服目前的經濟困境、防止經濟衰退至關重要。

就全局來看,要防止中美關係滑入災難的對抗,不僅事關中美兩國,也有賴於全世界的共同努力。畢竟,中美進入難以逆轉的對抗的一個必要條件,是世界分裂為政治上勢不兩立、經濟上互相獨立、軍事上互相對抗的兩個陣營——這是冷戰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教訓。我們人類不會愚蠢到重新步入冷戰、犯下我們40年前經過很多努力和付出巨大代價才糾正的錯誤。

防止中美衝突,使中美關係回到合作而不是對抗的正確軌道上,不僅有賴於中美兩國的共同努力,也有賴於整個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我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美國終將認識到用對抗的方式打壓中國行不通,只會兩敗俱傷,也會給整個國際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災難。國際社會有責任幫助美國認識到這個錯誤。越早認識到這個錯誤,中美關係就會越早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摘自作者在EXPANSIÓN國際論壇第三屆會議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