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國故事:特朗普會晤習近平2017-04-18
桑普森·奧佩迪薩諾(Sampson Oppedisano) 紐約新學院米蘭國際事務、管理和城市政策學院,院長行政助理
很多人預計,期待已久的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是一次攤牌,是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一場衝突。然而事情遠非如此。會議本身並沒有出現人們預料的激烈衝突,它確實產生了兩個實質性結果,或至少說是開端。
- 對特朗普經濟政策的期待2017-02-28
鍾偉(Zhong Wei)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特朗普及其團隊具有強烈的現實和功利色彩,這使得摩擦之後的妥協成為可能。中國無意取代和扮演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角色,特朗普也許最終會意識到,中國崛起無礙美國的偉大,美中之間能夠塑造新型大國關係。
- 美國的「相互確保繁榮」原則2017-02-16
帕特里克·孟迪斯(Patrick Mendis) 哈佛大學副研究員
除了術有專攻的政界和學界知識分子,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向來是一種在很大程度上互惠互利,然而卻充滿誤解的關係,也是一種常常被美國的歐洲中心世界觀所掩蓋的關係。
- 新的中美經濟關係?2017-02-06
芭芭拉·哈克曼·富蘭克林(Barbara Hackman Franklin) 芭芭拉富蘭克林企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一場貿易戰,正如一些人預料的,會讓兩國都受傷,會給其他很多國家帶來不確定性。這種做法不屬於21世紀這個互聯互通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相信它能避免。我確實相信,兩國元首是務實的,明白其中的利害所在,會展開溝通和談判,讓兩國共贏。
- BAT值得擔憂但無需過度擔憂2017-02-03
史劍道(Derek Scissors) 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學者
美國的整體稅收改革是一個巨大話題,但是其對國內的影響才最重要,而非貿易赤字是否縮窄。同樣,如果美國出台任何類似於針對中國商品徵收35%過境稅的措施,北京將作出強硬回應。但至於目前的BAT,最符合北京利益的做法是聚焦解決自己的國內問題。
- 中美經貿關係進入多事之秋2017-01-23
周世儉(Zhou Shijian)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有強烈保護主義色彩的特朗普團隊上台後,將不可避免地在全球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中國無意發動一場貿易戰,也不懼怕貿易戰。中美兩國合則兩利,爭則兩敗。兩國政府應本着互利共贏的精神,加強對話與合作,這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人民,也將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 了解中美貿易關係2017-01-23
中美商務理事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中美貿易關係實際上支持了美國約260萬個就業機會,覆蓋了一系列行業,其中一些就業機會是中國公司在美國創造的。下文列出了對華貿易給美國經濟帶來的種種好處,同時附有完整報告的鏈接。
- 唐納德·特朗普登場2017-01-17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東京自由撰稿人
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前,中美關係沒有什麼新情況足以挑戰人們的想像力。但唐納德·特朗普登場了。
- 權威:汪洋在中美工商界午餐會發表演講2016-11-25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當地時間2016年11月22日,正在美國華盛頓出席第27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中美工商界午餐會,發表題為《攜手共進,迎接中美經貿合作的美好春天》主旨演講……
- 中美BIT:互利且兼濟天下2016-08-11
吳思科(Wu Sike) 中國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委員
中美BIT談判仍充滿不確定性。然而應該看到,中美BIT將使中美產生強大共振效應,產生「1+1>2」的效果,將在維護全球投資健康發展、建立更開放的全球投資貿易體系、減少投資貿易歧視和壁壘、抵制投資貿易保護主義等方面發揮不可或缺的示範作用。
- 美國應歡迎中國基礎設施投資2016-07-11
托馬斯·佩特里(Thomas Petri) 前美國國會議員
美國基礎設施百廢待興已經不是秘密,去年12月國會通過的3050億美元高速公路法案只是杯水車薪。改善美國基礎設施,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合作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機會。
- 制裁中興華為:中國電信巨頭與美國的衝突2016-06-30
埃里克·哈維特(Eric Harwit) 夏威夷大學教授
美國商務部指控中國兩家最大電信供應商違反制裁規定,向伊朗、朝鮮、古巴和蘇丹出售美國技術。華為、中興要想在美國有更寬容的市場環境,就必須作出選擇,是按中國政府的要求支援友好國家,還是遵守美國針對有爭議市場的銷售禁令。
- 中國"十三五"規劃與美國企業2016-03-16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如果能在創新、互聯網+、去產能、擴大服務業尤其是醫療保健業、發展新興產業等方面抓住機遇,未來數年提供給中美兩國的將是平行增長軌道,而美國企業可以獲得"早期收穫"。
- 改善中美經貿關係的關鍵是創新,不是模仿2015-11-13
陳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國駐亞洲開發銀行代表
如果中國最終要加強對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商和分銷商的管治,其領導人可以汲取加州的經驗,同時更多地鼓勵創新,而不是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