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博弈是否迎來拐點2020-01-13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中美問題專家認為,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簽訂使某種戰略相持出現,但這種均勢是脆弱的。對中美關係走向的評估,專家們的意見分歧較大。
- 特朗普送給中國的禮物2020-01-13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特朗普下令暗殺蘇萊曼尼的決定只對習近平有益。畢竟,正如「911」事件那樣,美伊緊張局勢的升級分散了美國對中國的注意力。
- 為什麼涼戰有可能比冷戰更糟2020-01-07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中美之間正在展開的涼戰遠不如冷戰那麼刻板。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它的副作用,需要雙方都認識到,在一個互通互連的世界上,加強自身地位的努力如果破壞了全球穩定與活力,就會變成弄巧成拙。
- 尋求中美「體制共存」之道2020-01-08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以非黑即白的兩分法觀點看待中美體制的差異具有誤導性,以一種靜態視角看待中國發展模式也是不明智的。中美兩國在「深度融合」和「脫鉤」之間還存在第三條出路。
- 2020年中美關係仍將困難重重2020-01-07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隨着2019年底的到來,在經歷相互指摘、傷痕纍纍的又一年後,中美關係有了短暫的喘息。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緩解,預計2020年還會有更多的起伏與爭執。
- 對中美關係不必太悲觀2020-01-10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當前,中國國際關係學界的不少學者認為,美國國內已經形成對華政策共識。這種共識跨黨派、跨界別(從政界、商界到學界),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等系列報告和彭斯……
- 當前中國對美政策的若干原則芻議2020-01-03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國的對美政策處於再選向的十字路口。和平崛起的國家發展道路選擇不僅決定了中國將不以戰爭手段解決與外部世界的矛盾,而且還決定了不以硬性對抗的方式解決矛盾。
- 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盯上中國北極項目2020-01-03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啟動對中國投資項目的研究,實際上是美方落實此前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具體步驟之一,表明美國北極戰略轉型已由政策制定階段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 美國人需要更多了解中國2019-12-17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國與國交往跟人與人交往同理,相互了解可以減少和消除誤解,去除誤解才能正確判斷對方的行為,從而做出得當的回應。
- 新技術包裹下的中美競爭:未來已來,合作未至2019-12-17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邀專家
如中美選擇技術爭霸,極力打造技術和資源壁壘,在相互隔絕的狀態中各行其是,那麼兩國各自新技術的發展都會降速,人類對技術失去控制的風險則明顯上升。
- 特朗普政府比中國更需要一份貿易協議2019-12-13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要智取特朗普政府,幫助重建中國希望的貿易體制,中國政府只需問問自己,到底是誰更應擔心2020年的動蕩。
- 中國將如何應對中美博弈2019-12-12
王鴻剛(Wang Hongg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兼美國所所長
如何看待和應對中美博弈,是擺在中國面前的一道緊迫而重大的現實命題,最終將決定中國能否實現自己的大戰略。
- 是時候重新審視美國對華為的封殺了2019-12-12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美國在全球封殺華為的呼籲沒有得到響應,即使那些意識到華為有安全隱患的國家,也並不想將技術或商業判斷政治化。
- 中美脫鉤:是否可行?是否可取?2019-12-10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隨着中美貿易緊張加劇,「脫鉤」想必已廣為人知。它以不同的速度出現在諸多領域,並且帶來罕見的後果。
- 脫鉤對美國來說並非易事2019-12-10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美國的盟友都不願意支持與中國徹底脫鉤的激烈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