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是時候重新審視美國對華為的封殺了

2019-12-12
huawei1.jpg

在日益兩難的情況下,英國把是否決定允許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推遲到了本月大選之後。左右為難的並不只有倫敦,從亞洲到歐洲,越來越多國家發現自己處在了中美科技領域對抗的風暴口。美國對這家中國電信巨頭構成的安全風險發出警告,但支持的聲音參差不齊。隨着中國上月初推出全球最大的5G網絡,我們難道不該重新思考美國在全球封殺華為的呼籲嗎?

 5G對工業、國防和管理的革命性影響正推動着企業和國家加速採用這一技術。由於美國許多盟友和合作夥伴都在權衡選擇,英國的決定或許會成為一個轉折點。做出不封殺華為的決定,有可能削弱情報共享的“五眼聯盟”的力量,尤其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其他成員已經禁止華為進入本國網絡的情況下。這樣的決定可能會促使其他成員重新考慮它們最初的立場,特別是,這家中國科技公司還在繼續對它們提出上訴。

作為與美國有着深遠和長期關係的北約主要盟國,英國猶豫不決所產生的影響遠不止於“五眼聯盟”,它對情況類似的國家來說也許是決定性的。早先有報道稱,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可能允許華為進入英國的非核心網絡,這與其前任特里薩·梅的觀點類似,而梅的內閣曾因此出現過危機。英國是某種意義上的領頭羊。例如,倫敦2015年加入亞投行的決定,就為歐洲爭相加入這家中國主導的多邊開發銀行開了綠燈。

其實,如果通過的話,英國也不是第一個決定接納華為的歐洲主要夥伴。今年10月,德國發佈的5G電信行業新規則為中國公司打開了大門。法國也沒有對華為關上大門,似乎體現英國的決定,它不允許這家四面楚歌的中國公司進入它的核心網絡。9月,挪威也決定不排斥華為。6月,西班牙成為首批利用華為設備推出商用5G的歐洲國家。因此,儘管認識到安全風險,但對華為的態度說明大西洋兩岸正在醞釀分裂。

在亞洲,結果也是各式各樣。美國的盟國日本支持封殺,印度和盟國韓國等其他國家則有分歧,而許多東南亞國家不以為然。美國的盟國菲律賓和泰國,以及馬來西亞、緬甸、柬埔寨和老撾,正在與華為或另一家中國電信公司中興合作,繼續實施推出5G和其他技術支持解決方案(如智能城市)的計劃。10月份,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還主持了本國電信公司Maxis向華為購買5G設備的簽約儀式。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也對華為參與它們的5G計劃持開放態度。只有越南與這家中國電信業巨頭保持距離,並與瑞典愛立信合作建設自己的系統。此舉更可能是出於對這個北方龐大鄰國的安全顧慮,而不是為了遵守美國的禁令。

5G競爭正成為新冷戰的一個舞台。這一次,戰鬥不是發生在印度支那或非洲的叢林里,而是發生在歐洲繁華的大都市以及發展中的亞洲和拉丁美洲。由於多種原因,美國在全球封殺華為的呼籲正在落空。其一就是,它被認為是對主權選擇的侵犯,和對電信運營商商業決策的干涉。即使那些意識到華為有安全隱患的國家,也不願顯得屈從於外部壓力,或者將技術或商業判斷政治化。

從科技領域的大國競爭角度看,該禁令也被視為一種靠打安全牌來牽制迅速崛起的競爭對手的手段。像一些國家,尤其是不擁有中國可能覬覦的先進軍事或兩用技術的國家就認為,華為造成的安全風險被誇大了。其他國家則指出,可以通過某些措施來減輕這些風險。

這些消極回應有理由讓美國暫時收手,並重做評估。各國都想利用5G提供的優勢,服務提供商們則想在競爭中勝出。無論好壞,它們都看到華為帶來的機遇,這家公司是全球最大電信設備製造商和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它既有先進的技術,也具備經濟性。電信公司還認為,從它們的基礎設施中拆除並替換華為設備代價高昂,會極大延緩5G的推出。所以,除了提出安全擔憂,美國還應提供其他選擇。

一種方法是利用美國自己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與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其他科技強國的聯盟來提供安全保障。安全措施的形式可以是認證程序和定期的網絡檢查。這種方法侵擾較少,更有包容性,甚至適用於那些華為已取得進展的國家,減少它的破壞性。這個獨立的認證系統可以由私人行業機構來管理,它能全面檢測一個國家的網絡安全漏洞,包括設備供應商通過其裝置對數據的訪問,並就檢測到的風險提供補救措施建議。建議措施也許包括安裝來源可靠的保護裝置。對開放認證和定期檢查的國家,可以獲得保證,繼續與美國進行情報合作並獲得美國和夥伴國的技術。

其他選項包括在經濟上約束,以阻止各國與華為合作,或至少阻止華為滲透骨幹或敏感的移動網絡。另一個辦法是支持越南模式,建立一個獨立系統,雖然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但並不是不可行。

無論怎樣美國都應該承認,在全球呼籲封殺華為越來越有壓力。它可以繼續這樣做,儘管警示燈已經亮起,但也可以改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