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沈大偉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2020年中美關係仍將困難重重

2020-01-07
shen.jpg

隨着2019年底的到來,在經歷相互指摘、傷痕纍纍的又一年後,中美關係有了短暫的喘息。經過18個月漫長而艱難的談判,12月份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雙方來說確實是一個值得歡迎的進展,這不僅是因為那些實質性條款,也因為它提供了有可能延續到新一年的暫時穩定。

雖然希望如此,但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這只是暫時的緩解,預計2020年還會有更多的起伏與爭執。這種預測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貿易方面。自從“第一階段”談判結束後,華盛頓出現的共識和語境是中方“贏了”。這種觀點基於分析人士的說法,即中方最重要的承諾(主要涉及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擴大對外國金融服務的開放,以及外來投資自由化)早已在北京的計劃當中,而不是強硬的貿易談判的成果。這些固然也算“結構性改革”,但美方分析人士認為,它們都是“易得的果實”,無論怎樣中國人都準備允諾(例如修改後的《外商投資法》於1月1日生效)。而且不管怎麼說,這都只是中國經濟所必需的更大範圍結構性改革的第一步。

如果一定要說華盛頓迫使中國做出了“新的讓步”,那就是北京承諾不搞“強制技術轉讓”(作為投資合同的一部分),不搞競爭性貨幣貶值,以及建立一個爭端管理機制。這些成果值得歡迎,其中第一項有重要意義,但第二項難以確認和執行,第三項則依舊不甚明確。事實上,協議中很多內容都不清不楚,只有等雙方商定出雙語文本,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才會被澄清(甚至到那時也可能澄清不了)。兩國政府各自就12月份協議發表的聲明,給人留下的顯著印象就是“一份文件,兩種解釋”。

對於特朗普總統來說,“頂線”收益是中國明顯承諾大規模購買產品(主要是農產品)和服務。美方聲稱未來兩年的購買金額將達2000億美元,但中方對此並未確認。當然,暫時凍結——而且可能取消——兩國間的關稅可使雙方受益,但在這期間,高度懲罰性的關稅(平均為20%)仍在施行。

因此,即使最近貿易上的“好消息”,也有讓人不可小覷的危險警告。接下來的主要問題是,還會有“第二階段”協議甚至談判嗎?看來,中國方面對滿足美國的各種“結構性改革”要求很抵觸,特別是那些衝擊國有經濟部門、影響中國出口補貼和對外投資、解散國有企業的要求。任何中國願意參與的這方面討論,都會有先決條件,即美國要先取消所有的關稅。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公正公平的問題,而在特朗普總統及其貿易談判代表而言卻很可能行不通。就算取消了關稅,人們也懷疑中國是否會就它不打算做的事情進行談判。例如,中國正在進行的一場拖延已久的國企改革,難道北京會把它作為進一步談判的內容之一擺到談判桌上來。

因此,進入2020年,中美關係在經濟層面仍可能是令人擔憂的。地緣戰略、外交、政治、安全和反間諜領域也同樣存在爭議,甚至更多。

中美兩國在全球範圍內的地位、權力和影響力之爭日趨激烈,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地區不受影響。中國在中歐、中美洲和拉丁美洲、中東、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的存在不斷增加,日益引起華盛頓的關注。中國龐大的“一帶一路”計劃被美國戰略界中堅人物解讀為不加掩飾的全球力量地緣戰略擴張。與此同時,之前雙方在氣候變化、不擴散、經濟穩定、能源安全、走私等跨國“全球治理”領域內的合作就算沒有完全停止,也已一蹶不振。兩個大國對這些地區和問題的處理方式不同,相關高級別外交溝通也基本上停止了。

政治方面,可以預料,美國人普遍的對華強硬態度會持續貫穿2020年,如果有什麼的話,也只會隨着美國總統初選和大選活動的展開有增無減。中國將成為兩黨候選人常用的出氣筒。主張改善中美關係是一個敗着,正如候選人喬·拜登的經驗教訓。在大多數政客和選民看來,中國的所作所為在許多方面都有損美國的利益。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60%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與此同時在中國,美國也越來越經常受到執政當局及公眾的懷疑和批評。

西太平洋和印太地區的軍事平衡也有重大變化。如果衝突爆發,美軍將不再享有出入自由或致勝把握。美國在該地區的同盟關係也存在極大的易變性和不確定性,而北京卻在菲律賓、韓國和泰國穩紮穩打。雙方都為應對與對方的軍事突發事件制訂計劃,進行訓練。“安全困境”已昭然若現。

在這種情形下,台灣1月11日的大選只會使醞釀中的緊張加劇,因為現任的蔡英文肯定會再次當選。這次選舉活動充斥着對大陸暗中干預的指控,蔡英文政府藉機推出“反滲透”法。蔡英文可能連任的後果就是,兩岸的緊張局勢預計在新的一年裡將加劇。

香港也存在類似情況。可以預計,還會不斷有摩擦,大規模示威活動也將延續(儘管希望近幾個月的暴力不會重演)。美國通過《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激怒了北京,給雙方的摩擦火上澆油。另一項《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正有待成為法律,這同樣也會惹惱北京當局。

最後,中國的影響力活動、間諜活動、網絡黑客攻擊等與反間諜相關的問題,都繼續讓美國人有非常負面的看法。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但過去一年似乎愈演愈烈。

總之,這些問題都導致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很不友好,至少在華盛頓特區是這樣。從美方的角度看,目前“好消息”或建設性關係很難辨認。因此,儘管最近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過去兩年(兩國關係)的螺旋式下降很可能要延續到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