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一個才是真的希拉里?2016-03-22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主任
過去,希拉里曾公開駁斥所謂「中國威脅論」和「中美零和論」,認為中美應「同舟共濟」,攜手迎接挑戰。最近,她加大了對中國的批評,但繼續以積極方式與美國領導人相處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
- 中國外交更加自信2016-03-18
蘇曉暉(Su Xiaohu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日益強大,而且沒有成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外長坦誠的記者招待會體現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責任感。
- 與其高調門喊話,不如高級別溝通2016-03-17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中美間的高層對話穩定了雙邊關係,使達成對朝鮮實施更嚴厲制裁協議成為可能,並為兩國領導人之間即將到來的會晤搭建了平台。
- 化解中美關係之「八論」2016-03-10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建交30多年來,雖然存在潛在衝突,但兩國是在平行的軌道上迅跑,互不相撞。
- 美國-東盟峰會:美國正在趕上中國?2016-03-09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有鑒於其蓬勃發展的經濟、加速的一體化進程,以及安全環境面臨的不斷變化的挑戰,東盟註定將成為全球一個日益重要的地區。東盟人口超過美國和日本的總和,並且是重要的前沿市場。
- 中美在東南亞的互動將塑造新興地區秩序2016-03-07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東南亞和東亞要想打造一個良性架構——在此之下,所有國家都能尋求共同發展和繁榮——美國和中國,以及這兩個大國和東盟,就必須緊密合作。
- 科林斯式鷹派:修昔底德與「對抗中國」之爭2016-03-03
傑瑞德·麥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研究生
今天的鷹派認為美國自甘退縮、順從和懦弱,認為中國冒然違反規則,並威脅着美國的領導地位。然而任何行動都可能是錯誤地假設了中國對榮譽、歷史和地緣的期望。
- 美國視角下的中日關係2016-02-26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美國推動的TPP削弱了中日建立更密切關係的潛在可能,使三國之間的關係失衡。中日的政策動向將對三國間的關係構成影響。為了地區和全球的穩定和發展,三國必須均衡處理它們之間的關係。
- 韓國核挑逗會否讓中美改變遊戲規則?2016-02-24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當全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朝鮮的核試驗和衛星發射時,韓國同樣出現了與核問題相關的重要事態發展。近來的情況表明,韓國民眾和部分政界人士的耐心是有限的。
- 打造新的國際秩序2016-02-19
古德龍(Gudrun Wacker)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中國類似「一帶一路」的倡議主張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從一開始就沒有統一的規則與範式。對歐盟和歐洲國家來說,與中國合作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就來自於這種開放或不明確,及對中國在全球和地區層面使用不同規則的懷疑。
- 關於秩序的再構建2016-02-15
傅瑩(Fu Ying)
傅瑩在「加倍下注?中國與國際秩序(多個)」論壇上的發言。
- 關於中美競爭關係的幾點思考2016-02-15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美國官方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希望保持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表態,不僅有助於減少中國國內的猜疑,也進一步證明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戰略謀劃主要是在經濟領域。這將有利於兩國維持競爭合作關係,有助於中國國內政策的調整與改革。
- 兩極陷阱:用冷戰經驗預測美中關係的隱性機會成本2016-02-15
孫梅岑(Meicen Sun) 麻省理工學院國際關係學博士
很多「現實主義」學者按照蘇聯在冷戰中的所作所為預測中國,誇大了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在構建集體認同方面,東亞仍有大量文化資源未被開發。倘若能成功構建一個全新的亞洲身份認同,不僅短期內有助於強化合作,從長期來看會降低軍事主張的吸引力。
- 中美關係:曲折中邁上新台階2016-02-12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美國不會改變對華既接觸又遏制的兩面政策,但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因為它體現了兩國發展的根本需要與世界歷史潮流。
- 印度洋上的「鋼鐵般友誼」2016-02-10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目前,巴基斯坦的軍事裝備半數由中國提供,中國還表示願意向巴基斯坦轉移技術。隨着地緣政治聯盟的變化,共同利益驅使着中國與巴基斯坦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