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鄭羽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美國沒有能力以軍事手段阻止中國國際行為

2016-11-28

2016年是中美關係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2016年夏季,在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之前的幾個月,特別是2016年6-7月上旬,中美兩國海軍編隊在南海出現了似乎是劍拔弩張的軍事對峙,其規模和緊張度遠遠超過1996年3月美國航母編隊靠近台灣海峽時的態勢。

S4.jpg

6月中下旬,美國航母“斯坦尼斯”號在日本沖繩東部海域參加美日印三國軍演之後,會同從日本橫須賀基地南下的“里根”號航母組成雙航母戰鬥群編隊,進入南海東部的菲律賓海展開作戰演習。6月25日,美國三艘裝備“宙斯盾”作戰系統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進入南海展開“警戒監視”活動。自7月5日8時到7月11日8時,中國海軍三大艦隊主力戰艦,包括常規潛艇與核潛艇雲集南海,舉行了為期一周的海空聯合演習,規模同樣是前所未有。耐人尋味的的是,就在7月12日仲裁案結果公布的當天,美國航母編隊仍然處於菲律賓群島以東海域,遠離了有可能擦槍走火的南海。

如果說,在此之前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有逐漸加劇之勢,但總體上仍然相當溫和,不時進行的中美經濟與戰略對話不僅渲染了雙方關係的對話氣氛,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那麼上述態勢是否可以被認為,2016年中美關係已經走到了美國政府開始考慮以武力或者武力威脅來阻止中國國際行為的階段。2016年秋季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的研究報告《與中國開戰》(War with China)的發表,似乎也表明,美國朝野戰略分析界開始認為中美軍事衝突的風險大幅度提升。

S5.jpg

儘管蘭德公司的報告一再強調中美之間的戰爭對於兩國都是不可承受的,但該報告多處認為,一旦發生戰爭,無論是在本報告研究時段初期的2015年還是末期的2025年,中國的損失都將遠遠大於美國。而筆者則認為,撇開一系列政治和經濟因素不談,諸多軍事因素使得美國無法操作對中國的戰爭。

其一,與中國開戰首先是星球大戰,美國無法操作。蘭德公司的報告設想戰爭最有可能發生的地點是西太平洋海域。這一地區遠離美國本土,美國的作戰平台不多,以目前的態勢看,美國的前沿基地主要是駐日基地、駐韓基地和美國關島基地,是若干艘航母所提供的作戰平台。美國不可能在不大規模使用核武器(蘭德報告排除了雙方使用核武器的可能)的情況下,通過第一輪軍事打擊基本摧毀中國的反擊能力。為了有效遏止中國的反擊,美國方面在打擊中國海陸目標之前,一定要首先摧毀為中國軍事力量的反擊進行精準定位的中國衛星系統。而目前中國能夠擔負此任務的衛星和宇宙空間站數量高達150個左右,美國如何能夠用如此眾多的反衛星武器在短時間內全部擊落中國的衛星,從而避免在星球大戰階段它的為數不多的軍事基地和航母編隊遭到由剩餘衛星定位的中國導彈的較近距離精確打擊?這實質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其二,中國的陸基和岸基導彈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前沿基地和作戰平台構成致命威脅。如上文所述,美國無法在短時間內摧毀中國的衛星,那麼,中國數量眾多的中短程、中程和中遠程常規導彈就會在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即使不考慮中國反導武器的防禦作用,美國本土也沒有足夠數量的常規洲際導彈來重創中國大量和隱蔽的導彈基地。海基巡航導彈的精確打擊距離不過1000公里左右,其海基發射平台很容易受到中國導彈的飽和攻擊,使艦載反導系統無法承受。美國威力強大的戰略轟炸機群也難以擔負摧毀中國大部分導彈基地的任務,因為儘管美國戰機在總體技術水平上勝過中國一籌,但在數量眾多、起飛和指揮基地較近的中國戰鬥機群面前,美國沒有足夠數量的戰機完成對戰略轟炸機的護航任務。

最後,美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擊垮中國,在持續的戰爭中美國的戰爭後勤無法保障。蘭德公司的報告也承認,美國不可能短時間內擊敗中國,兩國間的戰爭有可能持續幾個月或者幾年。筆者認為,美國本土距離西太平洋海域10000公里以上,運輸距離太長,海運速度太慢極易被中國攻擊。將日本和韓國作為保障基地更易被中國的軍力摧毀,實質上會使後勤保障處於癱瘓狀態。

2016年7月12日以後,美國並沒有像菲律賓海演習所暗示的那樣不惜以武力捍衛仲裁結果,也說明美國決策者並不認為美國有能力以武力改變或者阻止中國的國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