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昔底德陷阱的三種未來2018-08-27
周慶安(Zhou Qing』an)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中國必須要做好中美之間多個領域小規模摩擦和競爭的準備,從管控分歧的思路走向管控摩擦規模。
- 警惕新冷戰綁架中美關係2018-08-27
陳永龍(Chen Yo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化、信息化、產業鏈、價值鏈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發展潮流。冷戰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社會格格不入。
- 特朗普在美中俄關係上「耍花招」意欲何為2018-08-23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特朗普在美中俄關係中「耍花招」,其目的是根本改變中美俄關係格局,把中俄戰略靠攏牽制美國變為美俄合力制衡中國,以倍増遏華效應。
-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六個方面2018-08-22
陳向陽(Chen Xiangyang) 現代院世界政治所所長
當今世界處於新舊秩序交替的過渡期,世界秩序重塑存在着失序乃至無序的風險,國際環境不穩定與不確定性大增。
- 「印太戰略」與中美地緣政治競爭2018-08-22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顯然具有制衡中國影響力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印太戰略」不應成為激化中美競爭的工具。
- 中美對抗只能有利於第三方2018-08-20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中美對抗除了雙輸之外,還有可能導致無法確定的第三方的崛起。
- 美國適度讓步可緩解南海緊張局勢2018-08-20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美國政策的適度改變有可能大大緩和南海的緊張局勢。具體來說,特德·蓋倫·卡彭特認為,華盛頓應大量減少對抗性的「航行自由」巡邏,不再把北京當成破壞性因素來對待。
- 特朗普總統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2018-08-10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從戰略上看,特朗普總統有一以貫之的思想和目標,即所謂的「確定性」。但在國際戰略層面,權力的運作非常微妙,最終目標並非一蹴可致。
- 赫爾辛基峰會與大國競爭2018-08-09
托麗·陶西格(Torrey Taussig) 德國柏林羅伯特•博世基金會研究員
關於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峰會的評論已經頻頻見諸報端,但這兩位總統此次的會面將如何在世界舞台上令大國政治平衡發生轉變?
- 中美關係——一種非對立視角的觀點2018-08-07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中美關係出現對抗,往往與美國認為中美關係是零和對立的觀念有關。
- 從合作的對手到對手的合作2018-08-07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對手可以合作,而且在全球化時代,中美兩國合作空間依然很大。中美合作雙贏、對抗雙輸,這條原則不會因為美國把中國定位為對手而改變。
- 特朗普對解凍美俄關係難有作為2018-08-02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特普會」虛多實少,成果有限,美俄後冷戰時期罕見的緊張關係和深刻尖銳的戰略矛盾未能有效緩解。
- 美國「印太戰略」能走多遠?2018-08-02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美國「印太戰略」與「亞太再平衡」一脈相承,前者是後者的延續和升級,但這一戰略前景暗淡,改變不了印太地區和平與發展的大勢。
- 美國不再遷就中國2018-08-01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最近的事件表明,美國幾十年來對中國的通融政策正讓位於加倍阻止北京的進步。然而,不合理的反制可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注入不穩定性。要展示領導力,至關重要的是為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留有餘地。
- 「特普會」意味着什麼?2018-07-26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兩個核大國領導人為彌合分歧走到一起商量全球性問題,試圖改善彼此之間的關係,這對於人類來說無疑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