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專家眼中的中美關係

2019-01-04
c.jpg

2019年,中美關係受到很大的負面衝擊。原因是什麼,影響有多大,中美關係向何處去,可以說是全世界都關注的問題。

日前,中國《環球時報》邀請眾多中國國內中美關係專家就此展開討論。與會者各抒已見,提出了很多有助於認識和處理中美關係的觀點和分析。

對於中美關係現狀,許多專家認為問題嚴重並持悲觀評估。他們認為,兩國關係互動有惡性循環甚至失控的風險,尤其是“戰略意外”發生後都不肯放棄尊嚴,使得雙方難以達成“體面的妥協”;兩國關係目前正處於一個關鍵與危險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一頭通向“新冷戰”,如果中美所有問題都被戰略化、政治化,那麼中美進入新冷戰不可避免,當然如果雙方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就有可能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美互動的態勢是“美攻、中防”,美國綜合戰略焦慮症導致了動作走形和不可預測性。

專家們做如此論斷,並非是杞人憂天或自我恫嚇,而是基於大量的事實例證。

過去一年,美國對華政策發生轉折性、長期性重大變化。從去年12月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以來,美國官方出台了多份報告,都把中國定位成“戰略對手”。過去40年美國對華政策是接觸與防範,以接觸為主,現在則變成防範為主,甚至是遏製為主。

以往中美雙方在處理所有尖銳和敏感問題時,都心照不宣地努力控制問題不要外溢,而現在常常會把個別矛盾或具體問題政治化、戰略化。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領導人反覆講不打地緣政治小算盤,但美國許多人仍固執地宣稱“這是中國的全球地緣政治戰略”。

中美戰略競爭已涵蓋各個領域,各個領域的作用也在發生變化。經濟從兩國關係的壓艙石變成衝突點,人文交流過去是兩國關係深厚的基礎,現在美國有人開始在這方面製造麻煩和噪音。很多美國國內的問題也外溢到中美關係上,比如芬太尼問題。

中美之間出現這麼多問題和衝突,具體原因很多,深層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中美兩國戰略目標貌似雷同卻又相互排異,中國要民族復興,美國要使自己更偉大,雙方認為對方目標是對自已的傷害的猜疑加劇。二是雙方實力對比發生變化,開始由垂直向水平對比的結構轉變。美國認為它今天遇到的麻煩都與中國崛起有關,這一嚴重的時代誤解導致美國的焦慮,打壓中國也就成為美國的戰略圖謀。

鑒於這種現狀,中美關係該如何定位?有專家認為,簡單地判定是敵人還是對手沒有意義。美國與中國非敵非友,從貿易戰角度看,它僅是中國的一個競爭對手。但這個競爭對手今天採用的對華方式是帝國式的,類似當年大英帝國約束法國、德國的崛起。不過,今天美國對中國的約束不是軍事上,而是經濟和技術上的。

面對這樣的對手,專家們認為,一味妥協或一味對抗都不可取,應確立共同的遊戲規則。我們過去更多從東方的君子思維角度看待這個世界,但西方與我們大不相同。孟晚舟事件完全超出我們的思維觀念,我們必須熟悉、學習這種打交道方式。

展望中美關係的前景,不少專家認為,2019年兩國關係會進入一個相比2018年稍平靜的調整期,而這個調整期將決定中美是走向新冷戰還是建立起新的大國關係。長遠看,未來中美關係的突發性事件會越來越多,競爭甚至是較量會越來越激烈。

也有專家對中美關係現狀和前景持相對樂觀積極的觀點,認為中美關係發展同中國改革開放是相輔相成的。當時,沒有中美關係正常化,中國的改革開放無從談起;沒有中國決定改革開放,中美關係也未必可以實現正常化。此後的40年,這兩個偉大事件都取得了成功。中國改革開放碩果累累,中美關係總體也是成功的,既沒有出現熱戰,也沒有出現冷戰。中國現在正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中國應堅持奉行“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對美政策,爭取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同時,中國也要做好應對各種事變的準備,要適應面對兩個美國的現狀:一個是特朗普的美國,一個是其他的美國。而這兩個美國有相同的一面,也有手段不同的一面。在這方面,專家們的看法相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