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朝峰會達成協議貴在落實2018-06-25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國際社會期待美朝新加坡峰會避免前幾次談判的覆轍。達成的協議貴在落實,要解決落實難問題,歷史和本次峰會為人們提供了值得借鑒的重要經驗教訓。
- 中美關係未來五年應可保持大致穩定2018-06-20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未來五年中美兩國間的競爭、摩擦將會進一步上升,然而如果雙方能共同努力,兩國關係繼續保持大致穩定仍是可以期待的。
- 「混亂的」七國峰會與「和諧的」上合組織2018-06-19
本•雷諾茲(Ben Reynolds) 紐約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師
上周末七國集團與上合組織分別召開了峰會,兩個峰會的局面不禁很容易讓人得出一個過於簡單的結論,那就是西方世界正在分崩離析,而一個由中國這樣大國領導的日益充滿凝聚力的替代秩序正在形成。雖然這種觀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重要的是我們不應忽視西方集團內部持久的合作動力,以及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存在的合作障礙。
- 頒發友誼勳章反映了中俄關係的高水平2018-06-19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中國國內有學者指出,中俄兩國在國際事務領域已結成事實上的政治同盟。在目前的國際戰略背景下,中俄之間的戰略協作關係具有國際效應,但兩國在若干戰略主張和戰略取勢上也存在差別。
- 沉着冷靜看待中美關係新變化2018-06-13
袁征(Yuan Zheng)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目前貿然判斷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已經徹底轉向遏制強硬尚為時過早,需要進一步觀察。當然,做最壞的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是最為穩妥的戰略抉擇。
- 管控南海分歧,中美要回答三個問題2018-06-13
楊力(Yang Li) 中國南海研究院研究員
由於在南海的戰略定位和利害關切不同,中美難免會產生碰撞和摩擦。最終能否摸索出一條良性互動的共處之道,端視雙方能否突破戰略互信缺失的瓶頸,管控矛盾和分歧,實現基於規則的利益趨同。
- 中美衝突的形態2018-06-11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
對大多數美中貿易戰觀察家來說,開戰原因是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遇上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保護主義信條。但這種解讀錯失一個關鍵的發展動向,即美國長達數十年的對華接觸政策已告終結。
- 中國如何打造朝鮮半島和平前景2018-06-07
彼得•比特納(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講師
中國也許沒有撮合美朝談判的金鑰匙,但不可低估北京在一份持久的和平協議中的作用。如果特朗普總統不關照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優先事項,他與朝鮮政權的談判就不會走得太遠。
- 中美關係正在發生某種程度的轉折2018-06-07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美目前正站在相互戰略誤判的十字路口。造成誤判的推手是多方面的,雙方必須思考彼此溝通中存在哪些誤傳和誤解,兩國關係是否已經陷入「相互刺激的循環」。
- 中美關係中的兩個「必然」2018-06-01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兩國合作發展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但兩國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一些矛盾也是必然的。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應該弘揚「發展合作」的「必然」,縮小「產生矛盾」的「必然」。
- 美歐同盟分裂加劇2018-06-01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美國優先」正在破除傳統東西方的藩籬,擊碎以價值觀為基礎的西方陣營,促使政治多極化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 美朝「特金會」博弈2018-05-31
楊文靜(Yang Wenji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外交研究室研究員
近期美朝圍繞「特金會」是否舉行展開拉鋸戰。由於特朗普和金正恩的不確定性,圍繞朝核問題呈現出的緩和狀態非常脆弱。
- 美國對華政策陰晴多變的背後2018-05-24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美國新政府在執政第一年對華罕見示好,但今年以來美方態度突變,對華罕見強硬直至發難。
- 「特金會」:美方應做到「三不要」2018-05-24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美國在美朝首腦會談前和會談時,應該做到不對朝鮮套用「利比亞模式」,不對朝鮮一味施壓,不單方面向朝鮮提要求而自己不作任何妥協。
- 21世紀以來中美俄三角關係的邏輯變化2018-05-23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去年末和今年初美國政府發佈的三個戰略文件,同時認定中俄兩國為美國全球利益的挑戰者和現存國際秩序的修正者。顯然,美國國家戰略制定者已經改變了以往對中俄分而治之的戰略運籌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