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的分水嶺2023-08-23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中國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舊的發展模式面臨挑戰,仍需要向消費驅動型增長轉型,而私營部門面臨重重問題。
- 限制對華投資的行政成本與道德包袱2023-08-23
韓立群(Han Liqu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新規的推出預示着美國政府的對外投資管理將具有越來越濃厚的指令性和計劃性色彩,對基本市場競爭原則的踐踏將更加嚴重。美國政府和執法部門的行政成本會越來越大,濫用「國家安全」也將讓美國背負更重的道德包袱。
- 「全球南方」「全球東方」與中美博弈2023-08-22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全球南方」已經成為美國推進對華戰略競爭的重要方向。維護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對於中國外交至為關鍵,也是應對中美博弈的有力支撐。
- 投資限令預示美國對華科技進攻戰略加速2023-08-15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對華投資限令意味着美國對華科技進攻戰略加速,同時也將帶來較為惡劣的示範效應。但美國實施科技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的每一個領域,被替代的可能性都會越來越大,中長期而言,反而將削弱美國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力量。
- 劉遵義訪談:中國經濟與青年就業的機遇與挑戰2023-08-07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本文是周建成先生於2023年7月採訪劉遵義教授的文字記錄。為了清晰和簡潔起見,以下採訪內容經過了編輯。
- 從耶倫訪華看未來中美「菜單式合作」2023-07-22
張茉楠(Zhang Monan)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去風險化」但「不脫鉤」意味着在非核心敏感領域美國接受「菜單式合作」,卻也意味着其將進一步限制中國在關鍵領域的戰略競爭能力。
- 中美合作新視野2023-07-14
何偉文(He Weiwen)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
在天津舉行的2023年新領軍者年會傳來積極消息,發出了全球經濟增長即將復蘇的強烈信號,並讓人們確信世界不會進入「失去的十年」。
- 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東盟2023-06-26
Lili Yan Ing(Lili Yan Ing) 國際經濟學會秘書長
最近在廣島舉行的 G7 峰會和隨後在克什米爾舉行的 G20 旅遊會議,凸顯了這兩個集團言論的鮮明對比。
- G7廣島峰會凸顯西方全球經濟治理影響力下降2023-06-09
扈大威(Hu Dawei)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G7面臨的國內挑戰遠遠大於國際挑戰。G7對中國的攻擊解決不了它們自身的問題,更無助於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挑戰。
- 如何重組中國供應鏈2023-06-03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20世紀初, 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安東尼奧·葛蘭西曾經這樣寫道:「舊的正在消亡,新的無法誕生。」我們今天似乎就生活在這樣一個時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病態癥狀」,包括全球供應鏈的崩潰和通貨膨脹的再次出現。唯一的出路是支持新市場、產業和機構的發展。但是,誰為這項工作提供資金?
- 向凱恩斯致敬2023-06-02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美國正遭遇嚴重通貨膨脹,而中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很低。評估量化寬鬆等各種形式的經濟刺激措施,對於理解和緩解全球經濟體面臨的通貨膨脹非常重要。
- 中歐地緣政治關係的陰與陽2023-05-08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
歐盟希望成為一支自主、有影響力的全球勢力,同時平衡其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這種期望受到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衝擊。歐盟的目標,是與這兩個大國平等合作和競爭,同時提高自身實力,確保互利互惠,並將貿易與地緣政治、外交政策和安全聯繫起來。《中歐全面投資協議》、執行歐盟在亞洲和印太地區的戰略,以及建立擁有行動目標的集體防禦架構,這三項措施有助於實現上述目標。
- 美國與中國發生衝突的經濟代價2023-05-06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美國陣營和中國陣營的形成,長期來看可能會使全球產出減少2%。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將在產出損失里佔據很大比重。國家安全的權衡不應掉以輕心。但是,也不應盲目接受美國過度炒作安全威脅的傾向。
- 一邊是龍一邊是鷹:亞太國家的中美選擇2023-04-26
芮博瀾(Bala Ramasamy)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副教務長、GEMBA課程主任
楊志熙(Matthew Yeung) 香港都會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副教授
美國從「接觸中國」到「遏制中國」的政策轉變,可以追溯到2009年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亞洲再平衡」戰略。
- 擺脫中國的束縛:美歐宣布關鍵礦產協議2023-04-19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
歐盟和美國最近宣布了一項協議,使得歐洲的關鍵礦產能夠獲得美國的優惠待遇。該協議將加深雙方合作,減少他們對中國的依賴,但其潛在影響仍不明確。未來,歐盟在處理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微妙平衡時,應該採取更雄心勃勃的姿態,鞏固其作為自力更生、擁有影響力的全球地緣政治力量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