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如何應對中國電動車貿易與地緣政治?2024-08-12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
通過向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關稅,歐盟希望在應對內外複雜壓力的同時保護自己的汽車行業。如果全面貿易戰爆發,可能會產生重大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影響。
歐盟與中國關稅爭端的簡單解決方案2024-07-09
姚洋(Yao Yang)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作為電動車市場的全球領導者,中國應該與世界其他國家分享其增長成果。要實現這一目標,方法之一是避免對歐盟的關稅進行報復,此舉還會帶來更多好處,即讓中國在與美國的競爭中佔據地緣政治優勢。
歐盟對中國電車加稅的全球影響2024-06-26
魏尚進(Shang-Jin Wei)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學教授
此次新關稅肯定會損害中國電車製造商的發展前景,無論是在利潤還是就業方面,但這對歐洲和美國家庭來說也是不利的,因為這將提高價格(國內生產商的競爭壓力減輕),推遲高污染傳統汽車的轉型
中美經貿能脫鉤嗎?2024-06-18
馬雪(Ma Xue)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美國的新策略或許可以改變本國對華貿易和投資狀況,但不能讓整個供應鏈擺脫中國的影響。
美國貿易政策混亂的危險性2024-06-05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
美國缺乏連貫一致的貿易政策。它的政治戰略偽裝成貿易政策,矛頭直指中國。毫不奇怪的是,中國採取了同樣的回應措施。由於這兩個超級大國都依靠盟友的支持——美國依靠七國集團,中國依靠全球南方,所以經濟脫鉤倒不是我們最擔心的事情。
大國競爭時代的經濟發展2024-06-04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正在侵蝕其他經濟體的許多比較優勢,例如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嫻熟的經濟方略。
關稅戰與產業政策2024-06-04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拜登政府對中國商品徵收新關稅,主要是一種象徵性的政治舉動,目的在於保護和培育美國國內的清潔能源供應鏈,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領域。然而,拜登的關稅必須與鼓勵美國人接受電動車的措施相結合,同時需要鼓勵最優秀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及其供應鏈合作夥伴在美國境內投資。
中國電動車的跨越式發展:絕對領先還是海市蜃樓?2024-05-10
齊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訪問學者
中國重視電動車而非燃油車,明顯重塑了全球工業格局,並從中受益。認識並準確評估中國的能力,而不是宣揚中國即將衰落這一毫無根據的說法,是和中國展開競爭的第一步。
- 重啟中國高質量增長與發展2024-05-10
蘇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新冠疫情後的中國經濟前景不能與當年日本經濟放緩簡單對比。當前的中國與上世紀90年代的韓國類似,隨着經濟轉向消費驅動,政府進行持續高質量增長所需的改革,充足的增長潛力仍然存在。
中國需要更好的創新生態系統2024-05-09
沈聯濤(Andrew Sheng)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
中國領導人一直在努力建立國家所需的創新生態系統,包括具有流動性和透明的公共與私人融資機制——在中美競爭背景下這是一大劣勢。為了與美國競爭,中國需要培育自己的科技獨角獸公司,並且建立起在速度、規模和範圍上與美國相媲美的全球平台。
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2024-05-09
張軍(Zhang Jun)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托馬斯·卡薩斯(Tomas Casas-Klett) 復旦大學訪問教授
由於中國面臨巨大挑戰,包括房地產業內爆、人口結構不利以及經濟增長放緩,對這個世界最大增長引擎的未來的疑慮正在加劇。再加上中國在地緣政治領域的崛起,以及中美緊張關係加深,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
如何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2024-05-08
姚洋(Yao Yang)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是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這一戰略既可以緩解國內的產能過剩,又可以支持投資目的國的工業發展。
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將回歸合理區間2024-03-18
張燕生(Zhang Yansheng)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中國經濟更大的可能是逆勢而上,走出一條新趨勢線,即今明兩年增長率分別達到5%左右、5%以上,擺脫新冠疫情影響,回歸經濟運行合理區間。
- 金磚國家的自我定位:發展中國家的領導者2024-03-15
薩賈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兼職教授
隨着對西方主導的金融體系的不滿情緒日益增長,金磚國家正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挑戰美國主導的全球秩序,並倡導美元和歐元的替代品。
- 政策目標已定,未來發展可期2024-03-14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國歐美同學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今年的政策目標和重點工作已經確定,未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