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馬雪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經濟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中美經貿能脫鉤嗎?

2024-06-18
713.jpg

特朗普政府時期中美間針鋒相對的關稅導致兩國經貿局勢日益緊張,拜登執政後雖然有意淡化“脫鉤論”,但基本維持了前任的大多數對華限制政策。同時,拜登政府通過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吸引產業迴流,並建立供應鏈聯盟加速承接製造業轉移,以替代全球供應鏈中的“中國製造”。

從數據上看,中美經貿脫鉤似乎正在發生。自2018年起,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開始下降,2017年至2022年從21.6%降至16.3%,下降5個百分點,回到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對於被美國政府列為先進技術產品的所謂“戰略商品”,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降幅更大,從2017年的36.8%降到2022年的23.1%,下降13個百分點。中國輸美產品份額下降集中在關稅商品上,同期美國從世界其他地區進口的同類產品激增,而未受關稅影響的產品沒有出現類似趨勢。這表明關稅是促使美國進口商轉向新供應源的主要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其他國家進口增加之際,這些國家從中國進口的中間投入品也在快速增加。在美國市場上份額增長最多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越南(1.9個百分點)、台灣(1個百分點)、加拿大(0.75個百分點)、墨西哥(0.64個百分點)、印度(0.57個百分點)和韓國(0.53個百分點),而這些國家和地區也增加了與中國的聯繫。以越南為例,2010年到2021年,越南對美總出口每年增長24.7%,與之相對應,越南產品中的進口成份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從中國進口的份額從2017年的10.8%升至2021年的20.3%。這一意味着,美國正將其需求從中國轉至其他國家,而這些國家的生產卻比以往更依賴中國的投入。尤其與中美經貿脫鉤關聯最大的電子行業,那些增加對美國出口的國家和地區也增加了從中國的進口。

這種高相關度表明,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對那些取代中國進入美國市場的國家和地區來說十分重要,它們已經與中國建立了全行業的供應鏈。換言之,中美之間的直接經濟關係雖然萎縮,但美國對中國的間接依賴沒有改變。美國的新策略或許可以改變本國對華貿易和投資狀況,但不能讓整個供應鏈擺脫中國的影響。

究其原因,一是貿易模式本身具有粘性。貿易和全球供應鏈確實對美國的政策做出了反應,但貿易模式本身的粘性令美國仍然不能重新繪製世界貿易地圖。商業公司必須應對更高關稅和貿易禁令,但私人商業決策的基礎依然是收益和工廠選址、業務環境、銷售目的地等成本要素。從這個意義上說,總體貿易模式的粘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美國政治訴求的干擾。

二是中國自身擁有靈活性和競爭力。在產業層面,中國市場資源的巨大優勢和製造業產業集聚的深厚基礎,讓供應鏈在實際構建中必須考慮與中國的地理臨近性。在技術層面,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推動着創新快速商業化,高技術領域形成的優勢能有效溢出到其他領域,進而獲得更大收益反哺高科技行業。這讓中國作為後發追趕型國家,且成為被遏制對象,卻依然具備迭代式趕超與差異化競爭的可能性。這決定了美國的阻撓不太可能破壞中國的亞洲經濟體核心地位。

三是美國的政策效果受制於盟友。美國可能不會仔細考慮盟友的利益訴求,但盟友卻必然要承擔中美競爭帶來的不可預知風險和成本。在此背景下,美國盟友將被迫思考和應對其在全球舞台上進一步邊緣化的局面。目前看,美國大多數盟友是通過多元化資源配置和策略組合,來維持聯盟內部的權力平衡,避免單一戰略的弊端和風險。而事實上,大多數美國盟友也遠未準備好減少與中國的經濟相互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