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趙明昊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中國崛起到頂了嗎?

2023-09-22
1.jpg

近幾個月來,中美之間的高層互動增多,這有助於促進兩國關係的穩定。雖然中美元首未能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G20峰會期間實現會面,但外界高度關注中國領導人是否會在今年11月訪問美國。由於美國即將在2024年迎來總統大選,中美關係的改善勢必會因美國國內政治爭鬥而遭遇更大阻力。無疑,緩和兩國緊張關係需要抓住有限的“機會窗口”。

而影響中美關係前景的一個重大問題,在於有關中國發展預期的爭論。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前夕,拜登總統在猶他州一場政治籌款活動上表示,中國經濟是一顆“定時炸彈”。拜登提及,此前中國年均經濟增速維持在8%左右,而現在僅接近2%。路透社指出,拜登這一言論是針對中國經濟增長疲軟、消費低迷、生產者價格指數下降等情況做出的判斷,但拜登錯誤引用了中國經濟增速的相關數據。

此外,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近期表示,中國經濟疲軟正在帶來全球影響,依賴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家、亞洲和歐洲經濟體將面臨較大衝擊,但美國經濟已為應對相關影響做足準備,《美國救援計劃》、《通脹削減法案》和《兩黨基礎設施法案》等法案所提供的投資將幫助美國經濟克服中國增長和需求放緩帶來的不利影響。

拜登政府上述言論的重要背景是,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鉤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peak power trap)。

2.jpg

應看到,“中國崛起到頂論”也受到不少質疑。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就認為,低估中國與高估中國一樣危險,貶低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和未來抱負會讓美國喪失自身的長期優勢。他還強調,美國阻止中國獲取先進芯片的努力會放慢中國在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進展,但是不會使之終結。從一系列指標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小視。2021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佔比為31%(2000年為7%),中國佔全球出口的15%(2000年為2%)。彭博社首席經濟學家湯姆·奧立克指出,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並不是靠“欺騙美國”實現的,而是有賴於其人口規模、後發優勢以及政策制定者的高超水平。

雖然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等國在經濟上異軍突起,但中國相較於“追趕者”的若干優勢依然明顯。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認為,印度在實現其經濟抱負方面面臨諸多束縛,如印度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較低。中國培養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專業畢業生人數是印度的兩倍。中國的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約為印度的三倍。去年印度的經濟總量為3.4萬億美元,而中國則是18.1萬億美元。中國在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具有其他發展中國家難以比擬的有利條件。

即便如此,“中國崛起到頂論”仍然會對外界在中國發展前景問題上的認知造成負面影響,給中國穩定外貿和外資、拓展國際經貿合作乃至維護外交關係帶來不可忽視的壓力。沒有良性預期,對於企業而言就不會有長期的商業投資計劃,國家間關係的長遠發展也會因此而失去足夠的動力。英國《金融時報》稱,2021年外資機構在華金融交易額高達470億美元,2022年驟降至24億美元。一些西方國家官員還試圖利用“台海衝突”等風險,進一步驅動外國企業遠離中國。

美國需要理性看待中國發展面臨的挑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完全從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中走出仍需時日。全球經濟復蘇的乏力,也使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變得更為嚴峻。特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針對中國展開的“脫鉤”或“去風險”進程,勢必在出口、投資等層面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壓力。長期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等結構性因素,確實會讓中國維持高增長變得更加困難。

毫無疑問,中國發展放緩對全球經濟乃至美國經濟而言並非好事。《紐約時報》評論家布萊特·斯蒂芬斯稱,“不要把中國的不幸看作我們的幸運”,美國芯片製造商高通去年64%的銷售額來自中國,德國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奔馳37%的汽車零售額也是來自中國。雖然中美之間的經濟相互依賴並不能確保兩國不發生武裝衝突,但經濟聯繫如若更為脆弱,雙方兵戎相見的戰略風險或許會變得更高。正如雷蒙多在訪問中國期間所言,經貿關係是美中關係的壓艙石,美中之間不穩定的經濟關係,對兩國不利,對世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