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張茉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

投資限令預示美國對華科技進攻戰略加速

2023-08-15
1.jpg

近期,拜登政府簽署對華投資限令,賦予美國政府新的廣泛監管權力,禁止美國公民、永久居民和企業對中國的半導體與微電子、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三大高科技領域投資。這意味着美國中長期對華科技進攻戰略加速。

拜登政府對華投資限制法案是美國所謂“增強對華競爭力”更廣泛立法當中的一部分。投資限制令與此前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實體制裁、產業鏈脫鉤斷鏈等共同構成美國對華科技遏制戰略。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強對華高科技製造領域的遏制和打壓,不僅對關鍵技術、關鍵能源、關鍵資源,還對關鍵投資採取限制,並通過構建保護高技術的法律限制,擴大職能機構審查權限,加速中美高技術脫鉤。2018年起,美國積極推動針對出口管控制度、外商投資審查等領域的集中式立法改革,完成了《國防授權法案》(NDAA)《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RA)《國家關鍵能力防禦法案》)等立法建設,明確要保護的對象是美國的“重要技術和產業基礎”。隨着中美之間的科技博弈進一步展開,美國對華科技遏制日益加速。出口管制難以覆蓋產業鏈所有環節,而投資限令則能更有力地切斷技術合作,這也是美國祭出投資限制工具的重要考量。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應對所謂來自中國的競爭,美國開始對從美國境內流出的對外投資予以必要的審查,這一新的政策工具被稱為“對外投資審查機制”也即反向CFIUS。事實上,早在2018 年 8 月,美國國會就推動通過了《FIRRMA 法案》,以強化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監管權限,並首次將中國對美投資的審查範圍擴大到風險投資、非控股式戰略投資等領域。拜登上台之後,美國更進一步收緊高科技領域對華投資限制,在制定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的立法辯論過程中,美國國會對建立反外國投資安全審查機制展開了討論。

而早些時候,美國財長耶倫和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也在不同場合表示,美國將延續“小院高牆”遏華思路,加強與盟友間政策協調,在半導體等“國家安全”相關領域完善對華出口管制,加強外國投資審查,限制關鍵技術對外投資。而今,拜登政府的投資限令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對先進半導體和微電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等尖端領域的對華投資進行審查或阻止投資,以“保護美國關鍵技術”,這是美國經濟脅迫和國家強制干預的又一典型例證。

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高技術行業,既是全球風險投資追逐的熱點領域,也是中美競爭激烈的前沿。根據拜登政府投資限令,美國將打擊通過併購、私募股權和私募資本,以及合資企業和融資安排等方式進行的投資,但對在此行政令簽署前就已經簽訂的、有約束力的交易則排除在限制投資之外。這意味着,存量投資不會被回溯限制。然而,即便如此,新限令也勢必將進一步惡化近年來美國對華投資下滑的趨勢。根據榮鼎集團數據,2022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為82億美元,創下20年來新低,其中對華風險投資僅為13億美元,創下10年來低點。中國科技媒體鈦媒體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私募股權和風險資本向中國投資70.2億美元,較2021年的289.2億美元大幅減少了75.7%,為近3年來的最低。

投資限令也將帶來較為惡劣的示範效應,未來不排除拜登政府拉攏脅迫盟友配合強化對華投資限制。如,歐盟不排除進一步收緊對華科技投資。今年歐盟委員會發佈的《歐洲經濟安全戰略》專設了對外投資章節,提出將設立新的成員國專家組,研究保障對外投資安全的可能措施。而德國出台的首份對華戰略也包括外來投資審查和可能的對外投資審查等相關內容。

不過,美國投資限令到底能起到多大遏製作用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美國內部圍繞對華投資限制已經產生了分歧和擔憂。就在投資限令出台之後,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立即發表聲明,“希望美國最終出台的規則將允許美國芯片公司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並進入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這意味着美國投資限令在短期打擊中國科技發展的同時,也難以避免損害美國自身長期利益。

本質而言,美國實施科技出口管制和投資限制的每一個領域,被替代的可能性都會越來越大,管制和限令將進一步激發中國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進行研發,同時尋求對全球開放和創新合作,中長期而言,反而將削弱美國在全球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