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角色的問題2021-05-28
洪農(Nong Hong) 中國南海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就參與國際組織來說,大國的目標並不十分清晰。中美兩國是會爭奪影響力,還是能夠培養合作的機會?只有後者才有助於推進健康的全球治理模式。
- 拜登的外交政策需要修正方向2021-05-26
查爾斯·庫普錢(Charles A. Kupchan)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資深研究員兼喬治敦大學國際事務教授
拜登政府把當今的地緣政治定義為民主與專制的衝突,其風險是既會讓美國的對手更強大,也會削弱美國的盟友。這種「我們對抗他們」的做法將使我們無法應對共同的全球挑戰。
- 工商界應作中美關係發展砥柱2021-05-24
傅瑩(Fu Ying)
兩國工商界有責任更多地站出來發聲,為促進中美溝通發揮作用。大國基於不可靠信息制定政策是危險的,工商界有責任為建立保障兩國經貿穩定合作的法律基礎多做貢獻。
- 美國對華戰略中的另一種聲音2021-05-19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美國對華戰略中的另一種聲音體現了更為精密的設計,有可能在對華戰略評估中產生影響。它同時說明美國在對華強硬過程中是有成本下線的。
- 日本外交:在中美之間艱難走鋼絲2021-05-18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近年來,日本保持平衡的做法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為安撫強大的鄰國中國和長期的盟友兼保護國美國,東京微妙的平衡變得日漸難以維持。
- 中國與多邊主義2021-05-18
傅瑩(Fu Ying)
多邊主義體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多邊主義不應是實現獨家目標的手段。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通力合作將是多邊主義的勝利。
- 中美關係中的俄羅斯因素2021-05-17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俄關係的發展趨勢與特點不同,這不僅基於各自國情的差別,更取決於當局的方針政策和政治意願。美俄關係不取決於中國因素,中美關係也不取決於俄羅斯因素。
- 美中競爭的邏輯2021-05-13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衡量拜登對華政策是否成功的一個關鍵,是這兩個大國能否在其他領域激烈競爭的同時,共同合作生產全球公共產品。
- 如何制止中日關係「戰略漂移」2021-05-12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要制止中日關係「戰略漂移」,堅守四個政治文件是關鍵,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明確和鞏固三個共同認知基礎。
- 牛軛礁事件折射拜登政府插足南海新路數2021-05-11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美國等域外國家圍繞牛軛礁事件的言行,折射出拜登政府干預南海事務的一些新路數。
-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邏輯2021-05-08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教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傑出客座研究員
通過堅持強調民主價值觀和聯盟的立場,拜登政府使其對華政策明朗化。與上屆政府不同的是,拜登已經認識到必須通過國內投資來保持對中國的競爭力。
- 把什麼裝進中美合作的籃子2021-05-04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美在擁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既是促進雙邊關係穩定發展的主要路徑,也是管控分歧、抑制矛盾、防止「新冷戰」的有效工具。當競爭性、對抗性突出的時候,謀劃合作的主動性不應喪失。
- 日本核廢水入海與美國的外交策略2021-04-30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日本決定排核廢水入海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即期望這一行動能在東亞製造新的亂局,最終達到加劇中國和日本之間矛盾的目的。
- 中歐關係面臨的挑戰和機遇2021-04-29
馮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美歐對華協調已經取得一定成效,歐盟30年來首次對中國實行制裁對中歐關係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但中歐之間的很多共同利益使雙方之間仍存在重要的合作機遇。
- 推動中美關係長期和平共處2021-04-29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對美外交的原則與立場始終如一,即推動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模式。未來中美關係是邁進到合作性共處,還是惡化到敵對性共處,關鍵變量在於美國對華戰略判斷與政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