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 張雲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現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日本應避免重蹈《京都議定書》覆轍

2021-10-13

9月中旬,中國正式提交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申請,這讓日本感到很吃驚。日本一直認為中國遠沒有準備好加入這個高標準的自貿協定,一些日本政要的表態也基本對中國的加入持消極態度。這並不意外,畢竟日本最初的設想是通過與美國共同建立“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制定好所謂的新世代高標準亞太自由貿易規則後,再來規制中國。然而,特朗普政府退出了TPP,日本不得不獨自扛起大旗,與10個國家簽訂了CPTPP。但這也是建立在美國會重新回來,而中國近期不會加入這一想法的前提之上。

面對中國的申請,日本大致有三種選擇:一是同中國開始談,並在這一過程中創造新動能讓美國回歸;二是拒絕與中國談,等待美國回歸;三是與中國接觸但不實質性談,同時等待美國回歸。現在看來,日本有可能採取後兩種選擇,即“拖”的策略。應該承認,美國退出後,日本在CPTPP談判上發揮了國際領導力。然而,如果日本以等待美國回歸的“美國中心思維”作為邏輯起點,則很可能讓CPTPP重蹈《京都議定書》覆轍,也就是CPTPP陷入空轉,導致發展動能逐漸消磨。屆時,日本想要保住的國際領導力也可能煙消雲散。

首先,沒有美國參加,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絕對缺乏代表性,但期待美國近期回歸CPTPP很不現實。美國對自貿協定政治過敏的思想根源,在於認為自身經濟已經高度自由和開放,而其他國家是通過自貿協定鑽美國自由開放的空子,“極不公正地通過剝削美國來獲利”。正是這種美國是自由貿易典範和現有自貿協定最大受害者的自我認知,讓特朗普政府退出了TPP,拜登政府執政後也沒有本質改變。日本沒有能力改變美國國內政治的動態,僅靠它的力量也說服不了美國回歸TPP。日本曾為1997年底達成的全球氣候變化《京都議定書》付出很大努力,發揮了國際領導力,然而事實證明,2001年3月小布殊政府宣布退出後,日本沒有能力讓美國回歸。

第二,日本期待美國儘快回歸以實現日美共同主導CPTPP的想法,與美國短期內不會回歸這一事實之間的落差,會極大損耗日本國內對CPTPP的熱情。日本之所以要推進TPP,也有推動經濟升級換代以保持活力的目的。現在美國退出,又拒絕中國進入,CPTPP其他成員對日本構不成足夠大的改革動力。當年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後,日本國內就出現動搖,在國內批准上猶豫不決,甚至以美國退出為由與歐洲在減排目標上討價還價。正因為如此,日本曾被諷刺性地授予減排對應消極國家“化石獎”。2010年後中美歐在氣候變化談判中積極合作,2015年達成的《巴黎協定》基本是中美歐三家牽引,而日本在本可以發揮國際領導力的全球環境外交上被邊緣化。

第三,如果日本主要是從中美競爭角度看待中國申請加入CPTPP,那就會忽視中國這一決斷的最重要動因——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主動尋找外壓,為內部改革提供新動力。中國商務部發言人9月30日表示,中國已經對CPTPP規則進行全面評估,將在市場准入領域作出超過中方現有締約實踐的高水平開放承諾。CPTPP的確是更高層次的、包括投資在內的綜合性自貿協定,中國提出申請,體現了它不斷自我改革和擴大開放的巨大決心與勇氣。看不到這一點,會讓日本失去通過CPTPP談判與中國建立新的溝通和互信平台的機會。儘管CPTPP有不少內容是高標準的,但在很多新領域,如電子商務,中國的實踐遠比美國和日本豐富得多,這些領域的標準制定沒有中國參與是不可想像的。中美關係也不會絲毫不變,奧巴馬執政初期中美曾就雙邊投資協定進行多次磋商,中歐在去年底也達成全面投資協定,中美歐在全球貿易規則制定方面出現類似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並非不可能。

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希望在全球經濟治理新機制中提供領導力是應有之義,然而這需要超越“美國中心主義”,避免重蹈《京都議定書》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