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拙劣的外交:拜登招募東盟對抗中國2021-06-25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東盟國家經常成為超級大國的衝突之所,但在全球舞台上,它們又一次次被更大的地區強國遮蔽。在與東盟成員國打交道時,如果不是局勢驟然緊張,美國領導層將很難在那裡找到熱情的盟友。
- G7與北約:既安撫華盛頓又避免與北京對抗2021-06-25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正如最近的G7和北約峰會所表明的,安撫美中兩國的努力正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 中國為什麼會「挨罵」?2021-06-24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大國在崛起進程中「挨罵」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國「挨罵」的背後還隱含着西方人為製造「敵我認同」和「善惡認知」的冷戰邏輯。在減少外部世界的錯誤認知方面,中國仍有不少主動作為的空間。
- 反華陰謀:北京眼中的「新華盛頓共識」2021-06-23
王緝思(Wang Jisi)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美交流基金會特邀學者
美中領導人需要接受兩個基本現實:一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間享有巨大威望,中共權力根基不可動搖;二是在塑造全球秩序方面,美國仍將是最強大的行為體。中國可能會繼續抵制那些推行政治體制變革的呼籲,但中國應遵守(或適應)那些從長遠來看有益於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安全的國際規則。美國則應對捍衛現有秩序的可能後果進行反思,顧及非西方社會的價值觀以及同華盛頓共享價值觀的夥伴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利益。
- 「全球英國」構想不切實際2021-06-22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遠航印太表明英國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轉折。英國既想加深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又要干涉中國內政,這種魚與熊掌兼得的想法可謂一廂情願。
- 中美印需跳出地緣政治博弈陷阱2021-06-21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中美印三角關係需要放在全球地緣政治競爭和博弈加劇、國際權力結構變化的大背景下來審視。美印戰略目標的契合催生了相互利用的准結盟關係。
- 需警惕有損中美關係的幻想2021-06-17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中國和美國都對對方抱有錯誤幻想,這些幻想是徒勞的,甚至是危險的。面對公眾敵意的日益增加,兩國政府必須努力相互理解,找到合作的方法。
- 布林肯渲染俄羅斯北極安全威脅的背後意圖2021-06-15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北極國家在區域安全問題上齟齬不斷,是美國利用各方關切和矛盾強化自身主導地位的結果。
- 建設復原能力,解決不平等問題2021-06-08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斯蒂芬·羅奇作為國際知名人士,曾擔任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經濟學家及亞洲區主席。每一項統計數據背後都有一個人和一段故事,在2021年5月7日接受「中美聚焦」特約編輯周柳建成採訪時,他談到當前的挑戰,包括全球貧困和不平等,以及切實解決這一問題所必需具備的理念。
- 變換修辭:中美之間的合作與競爭2021-06-07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安克雷奇會晤之後,貿易爭端在新聞頭條上退居次要地位。但受中美持續不斷分歧影響的各界仍心懷憂慮。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克雷格·艾倫大使以其廣泛的商業和外交經歷,於2021年5月6日與「中美聚焦」特約編輯周柳建成進行了對話。
- 如何認識美國對華政策中的「競爭-合作-對抗」2021-06-07
李岩(Li Y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競爭和對抗仍然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主流,無法寄望於個別領域的合作能對沖兩國關係中的負面因素。「競爭-合作-對抗」框架不僅導致中方認為拜登對華政策「過於消極」,客觀上也加劇了中美關係的複雜性。
-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審議的「下半場」2021-06-02
安剛(An Gang)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美國行政當局以科技、軍事、價值觀為重點,推進有邊界有管控的競爭,國會則快軌審議內容險惡的涉華法案。在審議結束前的有限時間裡,中美關係整體氛圍不會明顯好轉,相反還可能因具體事件而持續螺旋下滑。
- 中美的多邊主義認知之爭2021-06-01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多邊主義的公平與效率、同質與異質的矛盾將始終存在,而解決這兩組矛盾只有在主導國家和崛起國家相互影響、相互妥協、相互協商的過程中才能實現。
- 澳大利亞反華背後的虛偽與短視2021-06-01
郭春梅(Guo Chunmei)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東南亞和大洋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中方正式凍結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是忍無可忍而不得不做的反應,更是澳大利亞「自我實現的預言」。
- 我們越來越需要「太平洋共同體」2021-05-31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北京大學教授王輯思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大衛·蘭普頓認為,阿拉斯加對話給中美關係現狀提出了新的問題。強硬的措辭、各自不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話結束後聯合聲明的缺失,可能預示着一種新的外交風格。但對於兩國來說,什麼才是更重要的?是成為全球超級大國,還是集中力量應對貧困、疾病和氣候變化等威脅?「太平洋對話」主持人周柳建成邀請兩位教授就此展開辯論,並請他們回答了有關「太平洋共同體」倡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