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宿景祥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如何看待中國申請加入CPTPP

2021-11-09
ccc.jpg

中國政府於9月16日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CPTPP),對此國際社會反應不一,界限分明。在CPTPP成員國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墨西哥和智利明確表示歡迎,日本、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則表示“質疑”,態度甚為消極。美國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反應至為強烈,許多鷹派政要和專家高調指責中國“沒資格”。中國宣布申請加入CPTPP僅僅六天後,台灣當局也宣布申請加入CPTPP,美國和日本第一時間表示歡迎。各方反應證明,中國政府的這一舉措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時。

CPTPP前身是奧巴馬政府發起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於2016年2月簽署,意欲在經濟層面遏制中國。由於2017年特朗普政府決定退出,TPP並未生效。2018年3月,TPP其他11個談判國經重新談判,達成新協議CPTPP。該協議刪除了許多由美國提出而其他國家反對的條款,如提升跨國公司公司起訴各成員國政府的能力。事實上,TPP演變為CPTPP,本身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策略的一次失敗。

目前,CPTPP在墨西哥、日本、新加坡、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越南這七個成員國之間生效,汶萊、智利、馬來西亞和秘魯等四國尚待國內立法機構批准。按CPTPP委員會規定的程序,新申請加入的國家需積極主動地與CPTPP各成員國接觸,磋商協調,解決雙邊關切的問題。英國於今年年初正式申請加入,現已與CPTPP所有成員達成雙邊協議,距正式加入只一步之遙。韓國政府也表示準備申請加入,預計難度不大。相比之下,中國面臨的阻力和障礙很多,加上台灣因素干擾,預計進程較為曲折漫長。

中國決定申請加入CPTPP,必然經過深思熟慮和審慎研究,所看重的絕非僅僅謀求儘快成為其成員。拜登政府上台後,沿襲了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加緊在亞洲進行遏制中國的戰略布局。由於國內經濟競爭力衰落,政治危機重重,美國已無法為亞洲各國提供更多市場空間,因而也無意再加入CPTPP,參與亞太地區經濟整合。美國雖不斷向亞洲投入大量軍事、政治和外交資源,強化對盟友的控制,構建對中國的包圍圈,並試圖通過“代理人”挑起與中國的軍事衝突,但亞洲各國都很清楚,美國目前所做的一切,只會加劇地區安全風險和政治動蕩,並不能帶來亞洲各國真正需要的經濟增長。

中國則一直在大力參與和推動亞太地區國際經濟整合潮流,與周邊多個國家積極磋商,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努力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尤其成功促成2020年年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的締結,為亞太地區未來幾十年自由貿易經濟圈提供了新的制度框架。事實上,由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東盟十國共同參加的RCEP協議,已經囊括了CPTPP的絕大部分成員。

中國人口眾多、市場廣闊,陸上與俄羅斯、中亞、南亞、東南亞眾多國家相連,並擁有連接各大洋的主要海上運輸通道,是亞洲和平與發展的重心和基石。中國通過申請加入CPTPP,可以更深入地與亞洲及周邊各國進行磋商,加深相互理解,達成共識。中國在更高水平上開放市場,勢必有利於推進與各國間的經貿合作,維護亞洲和平與穩定。

德國19世紀社會學家拉采爾認為,人類謀取社會財富的手段可以歸結為兩種,一種是經濟手段,另一種是政治手段。經濟手段主要採取生產和交換方式,相對平等和公平。政治手段主要通過武力和以武力為基礎的權力進行,包括欺詐、劫掠和其他各種不平等的強制性交易。人類社會以往的歷史,可以歸結為經濟手段不斷戰勝政治手段的鬥爭歷史,政治手段雖然一直存在,但總的趨勢是政治服從經濟。

近年來中美之間矛盾和衝突的發展,再一次體現了拉采爾的這一非凡洞見。中國尋求經濟合作,而美國若只有政治,雖然強勢,但實際上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