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柴泉 駐北京時事評論員

久候終至的首腦會晤

2021-11-24
Chai-Quan.jpg

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和拜登總統舉行了人們期待已久的視頻會晤。最引人注目的不是他們在會晤時說了什麼,而是雙方花了如此長的時間才同意舉行峰會。到目前為止,拜登就任總統已經有10個月了。

回顧過去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所有首次會晤,這一次推遲的時間之久,僅次於1993年11月19日克林頓與江澤民的會晤。習拜會的推遲可能與新冠疫情有關,但考慮到現代技術所提供的便利,這種說法並不令人信服。其間的阻礙,當是中美之間關係冷淡,首先就是拜登政府在2021年頭幾個月里的所作所為——在人權、新疆和香港問題上抨擊中國,延續並擴大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實體或個人的限制性措施,最重要的是,美國官員在談及中國或與中國同行交流時,語氣中充滿敵意和傲慢。

出人意料的是,過去幾個月出現了一些變化,為峰會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兩國元首的預熱互動是一個積極開端。9月10日,兩位領導人通了電話,同意責成雙方工作層面的人員加緊努力進行廣泛的對話,為中美關係向前發展創造條件。11月9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在紐約舉行2021年度晚宴,習近平和拜登分别致了賀信。就在此次峰會舉行的前五天,兩國在格拉斯哥聯合國氣候大會結束時發表了一份出人意料的聯合聲明,同意進一步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據報道,這一進展受到兩位領導人的推動。

此外,美國領導人和官員們對中國的語氣也有所軟化。拜登9月份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時表示,美國無意遏制中國,也不會搞“新冷戰”。10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將啟動對華關稅豁免程序,並承認脫鉤是不現實的。她表示希望與中國重新掛鉤,以實現“長久共存”。11月1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表示,美國將考慮與中國“以互惠方式穩定部分關稅,最終也許會降低關稅”。習拜會舉行的前幾天,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美國不再試圖改變中國,同時正在探索與中國共存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司法部放棄了對中國電信領軍企業華為的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引渡程序。在加拿大被監視居住1000多天後,孟回到了中國,困擾中美關係數年的最棘手問題之一得到了解決。

美方的政策微調和中方的善意回應為這次會晤鋪平了道路,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一些人認為,美國需要中國在氣候變化、核不擴散、阿富汗等問題上合作,可是這些問題並沒有緊迫到需要舉行峰會的地步。重要的是,促成此次首腦會晤的因素也許是兩國元首都認為,即使兩國關係曲曲折折,首腦外交也不能中斷。

在許多美國政界人士眼中,競爭並不等於對抗,既合作又競爭是可能的。他們認為,只要不發生對抗,對手之間舉行峰會應該不是問題。即使在冷戰期間,美蘇領導人也曾多次舉行會晤。

拜登上任不久即公開表示,美國無意與中國發生衝突,而是會與中國進行“激烈的競爭”。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他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宣稱,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應該競爭的時候競爭,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

同樣,儘管中國表示將堅定維護其核心利益,習近平仍希望穩定同美國的關係,防止事態失控。習近平曾說:“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在9月與拜登通話時,習近平說,“中美關係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是否搞好的必答題”,表達了他希望中美關係保持正常發展的願望。

從他與世界各國政治領導人——包括美國前總統——的會晤記錄看,習近平是擅長峰會外交的。而且沒有證據表明,他對峰會外交是安撫美國領導人、處理分歧與危機的有效方式感到懷疑。

此外,從私人關係的角度看,舉行一次首腦會晤也是必要的。在拜登任奧巴馬政府副總統期間,這兩位領導人有過密切的個人接觸,他們曾多次會晤,一談就是幾個小時。所以說,他們在拜登任總統10個月後還沒有舉行正式會談是不正常的。拜登自上任以來,幾乎會見了所有主要國家的領導人,與一些人還數次見面,其中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日本首相菅義偉。6月份訪問歐洲期間,拜登甚至會見了普京。

危機管理的必要性也推動了此次峰會的舉行。隨着台海緊張局勢升級,雙方迫切需要進行最高級別的溝通。拜登一個月內曾兩度誓言要協防台灣,最近一些國會議員訪台,與台灣加強軍事關係,都給中國留下美國插手台灣的印象。與此同時,中國軍機頻繁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引發美國對武統迫在眉睫的擔憂。為了防止誤解誤判,兩國領導人有必要在面對面的交流中探究對方的想法,即使只是視頻交流。

如果用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範圍來衡量,最近這次峰會的意義也許沒有大到足以決定中美關係的未來。但峰會安排的難度,說明了以競爭、合作和對抗並存為特徵的雙邊關係的複雜性。

不過,這次峰會也許有助於融化堅冰,只要雙方都重視“斗而不破”的政治智慧,未來幾年也許還會有更多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