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戴利 孟加拉國吉大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原院長、香港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特朗普再次執政對中美關係前景的影響

2025-02-21
戴利.jpg

隨着唐納德·特朗普重返白宮,中美關係進入了新的不確定階段。預計特朗普將延續第一任期的政策,但在與日益強大的中國互動時,美國領導層的變動可能預示着美國外交政策將發生變化。

特朗普一開始就對中國態度強硬,有時甚至咄咄逼人,而中國則在爆發的貿易戰中以加征關稅和反制措施作為回應。美國政府官員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認為隨着它的崛起,需要對其進行制衡。

然而,這種想法在不同領域行不通。相反,它加劇了經濟緊張,並蔓延到技術衝突、南海軍事部署以及人權和民主爭論之中。從大範圍的旅行和貿易限制到針鋒相對的關稅,這個時代的強硬對抗政策是否仍會成為地緣政治格局的變革力量,還有待觀察。

這些商業和競爭中的急剎、交纏與碰撞,這種纏繞不清,是兩個大國在複雜地緣政治市場中一次又一次衝突、協作、合作的組成部分。

特朗普總統的第一任期主要受中美之間日益緊張關係的影響,包括貿易戰、技術限制和對學術交流的打壓。這些舉措對中國金融領域造成了雙重打擊,特別是在技術和製造業等領域。特朗普政府的標誌之一,是打擊中國的經濟和技術發展目標,而且這些激進的政策似乎還將繼續。關稅和技術禁運旨在阻礙中國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的發展。

然而,這些壓力促使中國更加註重擺脫對外部技術和創新的依賴,加快步伐推動國內創新和國內技術。與此同時,隨着特朗普重新執政,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將繼續存在,甚至進一步加深。

此外,在特朗普眼中,中國不僅是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也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他在競選時的對華政策核心是“美國優先”,要求對華採取更強硬的態度,並為加大保護主義措施敞開大門。考慮到印太地區局勢持續緊張的現實,預計美國將加強與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夥伴關係,以遏制中國不斷增強的軍事和經濟影響力。

另一個潛在的衝突領域是台灣問題。特朗普政府已經為軍售和高層接觸開了綠燈,在其第二任期內,這些政策很可能繼續,甚至強化,導致台海緊張局勢不斷升級。

中美兩國最近政治對立,但經濟上仍然相互依存。雙方每年仍有巨額美元的商品和服務貿易,使得中國成為美國的重要貿易夥伴。脫鉤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不僅對兩國經濟如此,對全球經濟也是如此。

特朗普可能繼續尋求減少美國的對華貿易逆差,並重申美國需要公平的貿易環境。然而,考慮到雙方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完全斷絕關係的可能性不大。重點可能會轉向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和促進本土產業的發展。如果特朗普繼續實施更多的關稅威脅,預計中國將採取反制措施,對在華經營的美國公司採取行動,或對進口美國商品徵收關稅。

更糟糕的是,這種金融反制措施可能加劇對抗,延長貿易戰,從而破壞全球經濟。隨着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下全球供應鏈的變化,中國也可能在亞洲、歐洲和非洲地區尋求貿易夥伴多元化。

特朗普第二任期內,中美科技競爭或將進一步升級。進一步對中國科技巨頭實行限制,尤其是在5G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領域,將推動中國在技術解決方案開發領域自力更生。技術領域的戰略脫鉤可能產生兩個不同的勢力範圍,使得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更加兩極化。

南海問題可能加劇中美緊張局勢。美國可能擴大海軍巡航,與日本和菲律賓等盟友進行聯合演習,並進行空中武力展示。作為回應,中國可能加強該地區的海軍力量,並定期舉行演習以行使國家主權。海上發生危險衝突的可能性也許會增加,加劇緊張局勢,並可能導致交火。

如果特朗普維持對北約的態度,要求北約成員國執行他的國防開支計劃,是否正中了中國的下懷?北約如果分裂,將削弱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而中國將利用其經濟實力和“一帶一路”倡議願景擴大影響力。此外,華盛頓的交易型領導方式將把傳統盟友推向北京的懷抱,從而改變全球力量平衡。在整個亞太地區,北京對東盟國家的外交行動可能加強。在培養這些關係的過程中,中國希望逐步平衡美國的主導地位,建立穩定局勢以保護自身利益。這些舉措繞開美國,為中國打造負責任利益相關者的形象,並將美國描繪成不受歡迎的闖入者。

這些意識形態的轉變可能使得美國外交關係複雜化,尤其是對華關係。更加強硬的做法可能會被視為在捍衛西方價值觀,以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前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等高層的溝通表明了中美關係的現狀。特朗普與習近平的通話是指明兩國關係方向的“指南針”。這次通話是雙方最高級別的互動,表明他們對中美關係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對合作的積極態度。

在這方面,儘管困難重重,但不斷的交流對於消除任何誤解和建立信任是必要的。競爭可能是有關中美關係的媒體報道的主要內容,但全球性問題提供了雙方合作的機會。合作將有助於緩解氣候變化、流行病和經濟動蕩等全球挑戰,而且這些挑戰是任何一方都無法獨自解決的。單邊主義的指控源於特朗普放棄了《巴黎協定》等協議,然而,在他的第二任期內,全球治理的現實可能會推動在這些基本問題上的合作。例如,新冠疫情表明,美國和中國需要就全球衛生危機展開合作,這將為兩國帶來紅利。

合作與競爭之間的平衡,對於未來中美關係的穩定性至關重要。雖然任何兩個世界大國之間都不可避免地要爭奪全球商業霸權和貿易,但氣候變化和預防流行病等合作領域為它們的合作提供了機會。彌合這一差距需要政府、學術界和民間社會之間進行更具建設性的對話,通過透明和對話克服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和挫敗感。

其次,積極支持國際機制不斷加強多邊主義,會讓兩國得以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並中止加劇緊張局勢的單方面行動。

再者,促進人文交流(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有助於增進相互理解,消除造成不信任的負面刻板印象。交流將為未來更安全、更能滿足和平需求的雙邊關係鋪平道路。

善意和理解對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至關重要,而過度緊張有可能是致命的。特朗普需要實現競爭與合作之間的微妙平衡。儘管貿易、創新和武器方面的競爭仍會存在,但全球問題過於重大,不容忽視。所以,必須鼓勵雙方的共同努力。特朗普的政策將決定兩國關係如何向前發展,它不僅影響雙邊接觸,還影響更廣泛的國際秩序。儘管存在分歧,兩國都從穩定和建設性的關係中受益匪淺,而持續對抗會讓兩國深受其害。

未來幾年是關鍵時期,決定着中美關係是發展為新冷戰,還是走向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更加平等的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