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孔愛和 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協調員

特朗普能否振興印太並奪回美國領導地位?

2025-02-21

隨着唐納德·特朗普重返白宮,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正處在十字路口。雖然大眾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特朗普的民粹主義言論上,比如建議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或探討購買格陵蘭島的可能性,但更宏觀的態勢凸顯出更緊迫的問題:印太地區。然而特朗普能否改變這種態勢,恢復美國在該地區最強大國的地位,仍有待觀察。

當前,世界多極化趨勢明顯,美國自身面臨的挑戰也日趨嚴峻,其全球主導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在逐步重構國際體系,考驗着美國霸權的穩定性。

印太地區是全球經濟的關鍵增長源,佔全球GDP的60%,同時擁有全球重要的貿易航道,是四個最大經濟體的所在地。該地區的新興市場正在重塑現代全球貿易格局,並已成為地緣經濟和地緣政治競爭的主戰場。對美國來說,優先考慮這一地區不僅具有戰略意義,也是保持其21世紀領導地位的必要條件。美國參與度的絲毫下滑都可能對該國經濟增長產生深遠影響。喬·拜登在該地區的遺產存在重大缺陷和差距,因此需要立即解決並大幅改進。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內採取了多項重要舉措,將印太地區作為美國外交戰略的重心。他的團隊簽署了多項重要政策文件,將該地區置於美國外交戰略的核心位置,並率先將“印太”正式確定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主導性敘事,標誌着奧巴馬“印亞太”政策的明顯戰略提升。

然而,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此後不斷減弱。統計數據證明了這一點。儘管在投資額方面落後於中國,美國仍然是印太地區軍事存在和外援的積极參与者,尤其是在東南亞。這一點體現在美國在印太地區駐紮的37.5萬人軍隊和800個軍事基地上。2015年到2022年,美國向該地區提供了99億美元,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但與中國536億美元的投資相比相形見絀。同一時期,美國對該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水平仍然很低。美國公司在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為1560億美元,遠低於中國的2180億美元。這給了中國作為經濟強國鞏固在該地區戰略地位所需的經濟影響力,用來深化與其他重要國家的關係。

截至目前,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印太地區大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已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資超過1萬億美元,而印太地區是這些投資的重點區域之一。為了奪回地盤,美國於2022年5月啟動了“印太經濟框架 ”(IPEF)。IPEF旨在加強經濟合作,並在貿易、供應鏈和氣候政策方面提供合作。但該框架下的某些資金義務並未披露,因此該框架的有效性值得懷疑。

在國防和安全方面,美國國防部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印太地區。2023年,美國國防計劃的實施在該地區經歷了“決定性的一年”。該計劃包括重組該地區的軍事態勢、加強夥伴關係和部署先進技術,以抵消北京不斷擴大的軍事存在。2024年,美國撥出8860億美元用於國防,其中大部分資金用於該地區的軍事部署。同時,美國提議增加駐紮在菲律賓和日本的軍隊規模,以及增加對高超音速導彈系統等有潛力研發項目的資助,以保持有利的力量平衡。然而,考慮到美國目前的國債超過36萬億美元,所有這些都是以高昂的代價實現的。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在國內外往往導致兩極分化,但還是獲得了罕見的兩黨支持,尤其是在印太地區和對華競爭方面。特朗普可能吹噓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通話“非常愉快”,但當代地緣政治現實是競爭,尤其是對華競爭,它構成現代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仍會是其基本組成部分。

在許多方面,尤其是台灣問題上,中國在印太地區持續構成威脅,這將成為推動美國採取進攻性政策的關鍵因素之一。隨着該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特朗普必須在美國對華關係和對台灣的承諾之間謀求平衡,以避免軍事衝突升級。美國新任國務卿魯比奧警告說,本世紀20年代末之前將出現台灣危機。對於特朗普來說,這種迫在眉睫的局面加大了風險,使得他針對該地區制定戰略方針更加重要,將迫使他強化該地區的安全和軍事政策。

推動四方安全對話(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已經重啟該機制)以及發展AUKUS這樣的安全關係至關重要。這一優先事項在2025年1月21日有了明確體現,當時魯比奧作為國務卿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四方安全對話的其他三國)的外長舉行了首次會晤。此次會晤可以被視為特朗普政府通過強化外交政策來加強印太地區安全合作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與地區夥伴建立有效的雙邊關係也是另一重要關注領域。特朗普的談判能力可能有助於鞏固與地區夥伴的合作,尤其是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國的合作。此外,關係多元化、進一步排斥中國、盡量減少與中國的相互依賴程度也將成為優先事項。

重新奪回該地區領導地位的另一項重要行動,是在經濟領域的重新參與。為了重新奪回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特朗普政府可能尋求達成新的貿易協議。面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特朗普可以首先考慮重啟TPP的某些方面或者提高IPEF的效率。這有助於確保美國經濟處於印太地區的中心——美國28%的出口都流向該地區。如果缺乏完善、有效和全面的經濟框架,特朗普在該地區稱霸的任何行動都註定失敗。

如果不追求技術優勢,上述所有措施都不會有效。因此,美國可能會加大對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清潔能源等突破性新技術的開發投入。這可能進一步增強美國在技術競賽中的競爭優勢,而中國過去十年在該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最後,作為美國對其他國家施加影響的一個重要武器,軟實力將得到充分重視。為了促進該地區人民之間的善意和合作,特朗普政府可能會繼續擴大文化、教育和科學交流。

在處理印太問題上,特朗普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找到滿足國內外需求的方法,因為該地區需要高度關注和大量資源。因此,軍事存在、經濟領域的重新參與、戰略投資、夥伴關係以及對美國在該地區角色的清晰願景,似乎仍將是特朗普政策調整的核心。為了簡化這一目標,特朗普可能試圖保持靈活的戰略環境,確保適應性,同時保持美國的影響力,確保其長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