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美國優先」即將引發貿易摩擦2017-08-02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美中全面經濟對話結束後,因貿易問題疏遠美國的不只中國和美國的北約盟友,還有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
- 是金子不一定都發光2017-08-01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王健林10億美元收購Dick Clark Productions的計劃因外匯管制因素而流產。過去一年,從中國向海外轉移資本的困難人盡皆知,這反映出政府減緩中國資本大肆收購國外房地產項目的政策意圖。遏制富裕階層在溫哥華和洛杉磯狂買房產是一回事,但阻止如大連萬達這樣的企業巨頭進行資本運作則是另外一回事。
- 推動世界聯動發展中國功不可沒2017-08-01
劉軍紅(Liu Junho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漢堡峰會延續杭州共識,以發表首腦宣言的方式促進聯動發展,主張和平合作,最終獲得圓滿成功。其背後中國功不可沒。
- 解密中國的經濟彈性2017-07-31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長久以來,悲觀主義者一直不斷重複老錯誤,用看待本國經濟的方式看待中國經濟,把主要發達國家受到危機重創的結果強加給中國。這種做法過去是錯誤的,現在依舊是錯誤的。
- 中美經濟關係向何處去?2017-07-31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美加強經濟合作是正和博弈,可以實現雙贏。兩國經濟復蘇有助於增進雙方互信,加大達成最終協議的可能。理智,更重要的是自身利益,終將佔據上風,從而避免一場重大貿易戰的出現。
- 如何隨着中國遊客增多而光大旅遊業2017-07-26
陳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國駐亞洲開發銀行代表
隨着泰國和亞洲大部分國家對來自中國的更多遊客張開雙臂,該地區領導人和決策者必須採取措施,打造更可持續的旅遊產業,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確保旅遊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可持續驅動力,不斷支持即使最好的營銷活動也是遠遠不夠的。
- 福特、特斯拉的中國計劃挑戰總統特朗普2017-07-26
埃里克·哈維特(Eric Harwit) 夏威夷大學教授
福特、特斯拉兩家美國主要汽車製造商推進在中國的計劃,似乎直接挑釁總統特朗普把製造業崗位留在美國的聖戰。出人意料的是,兩家公司目前尚未受到政府的阻撓。
- 與中國人為伍:中國全球影響力的利與弊2017-07-18
單畢生(Sam Beatson) 高級經濟分析師
與一個持續擴張、日益開放的中國的貿易關係令外國領導者身處這樣一個境地,即與中國在投資和貿易領域進行官方接觸給人的印象,往好處說是為尋求共同戰略經濟利益的務實合作,往壞處說則是與之為伍。
- 特朗普時代下的中國碳交易2017-07-18
王銳(Rui Wang) 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
仔細審視中國的減排計劃,可以看到更細微的圖景。中國重申了在2017年推出全球最大碳排放「總量控制與交易」市場的計劃。隨着中國努力兌現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的巴黎協定承諾,預計這一全國性碳交易市場還會降低減排的成本。碳市場的成功甚至有可能讓中國提前實現上述目標,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這一點尤為重要。
- 能源地緣:特朗普遊說「三海」一箭雙鵰2017-07-18
馬曉霖(Ma Xiaolin)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如果你們要能源,只需來個電話。」7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波蘭舉行的「三海峰會」上直接做起美國能源推銷員。前往德國漢堡出席G20峰會順訪華沙期間,特朗普與十多位歐洲國家首腦風雲際會,既開拓美國能源市場,又撬動地緣板塊遏制俄羅斯,可謂一箭雙鵰。
- 中美碰撞仍將集中在經貿與南海2017-07-14
鄭羽(Zheng Yu) 同濟大學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特朗普執政半年時間裡,中美在國際事務領域的合作發展迅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美之間的利益摩擦和政策碰撞仍將主要集中在經貿與南海問題上。
- 心懷恐懼看納斯達克2017-07-11
鍾偉(Zhong Wei)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平穩平庸的實體經濟,日益無法承受過去十年膨脹過度的金融和地產。而納斯達克泡沫則是其中最為岌岌可危的。
- 中國應當去槓桿化么?2017-07-07
余永定(Yu Yongding)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前會長
近期,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後,中國日益嚴峻的債務問題備受矚目。無疑,中國的債務水平,尤其是企業債務水平,是一個重大問題,必須得到控制。但中國更迫切需要將經濟增長率大體維持在潛在水平,並防止經濟再次滑入「債務-通縮」陷阱。
- 房間里的巨龍:特朗普的對華貿易政策2017-07-07
梁薇(Wei Liang) 美國明德大學教授
雙邊貿易摩擦可以涵蓋很多領域,包括鋼鐵、汽車配件及知識產權保護缺位,但其根本原因是結構性的。只要中國憑藉強大的國家資本主義繼續推行出口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美國商界就不得不面對非關稅壁壘、產業政策、政府補貼、貨幣操控等貿易保護主義手段。當然,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不會一夕發生,但它的確需要強大的外力推動。
- 香港主權回歸二十載2017-07-07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雖然西方專家們在1997年都作出了末日預言,但香港自20年前主權回歸中國後發展良好。現今香港與內地經濟上的差距日益縮小,但隨着「一帶一路」倡議和大灣區發展規劃的出台,香港有望再次成為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