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劉遵義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中美經濟關係向何處去?

2017-07-31
S1.jpg

首次中美全面經濟對話7月19日在華盛頓結束,對話未達成協議,沒有聯合公報,甚至各自計劃中的記者招待會也先被美方、然後被中方取消。這對未來中美經濟關係意味着什麼?

首先要注意的是,這一結果並非完全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出於國內政治考量,無論中國還是美國,在這個時候都不可能作出重大讓步。在中方,中共關鍵的十九大將在下季度召開,展示信心與力量對中國十分重要。在美方,特朗普總統兌現競選承諾,如廢除奧巴馬平價醫療法案、沿美墨邊境築牆、重談北美貿易協定,都不會順利。朝鮮問題依然棘手,還有正被調查的“通俄”事件。其他提議,如減稅、重建基礎設施等,也幾無進展。總統需要清清楚楚的、公眾看得見的勝利,而不是某個問題的妥協。他是交易商,是生意人,並不是聯盟或團體的建設者。而在戰術上,虛張聲勢符合他一貫的談判作風,如果交易有利,他是會回頭的。

雙方所聲稱的原則都是無懈可擊的。美方強調平衡、公正和互惠,中方強調談判應該非對抗、相互尊重和互利雙贏。然而,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雙方並不習慣友好平等地對待對方。中國在許多世紀里一直是亞洲占支配地位的大國,直到1840年以前,所有鄰國在它眼裡都是附庸國。這之後,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它從未被其他國家平等相待。美國在二戰中拯救了英國和法國,佔領了德國和日本,也從不把它的盟友看成是平等的。這樣一來,美中兩國之間的談判更加困難,因為與其他國家行之有效的合作在此處並不一定奏效。

美方在對話中提出的一些要求,甚至連美國企業都不支持。例如,通用汽車和福特就不希望降低中國的汽車關稅。這兩家公司在中國有龐大的汽車生產業務,現行關稅對它們是有利的。美國威脅說,要對來自中國的鐵和鋁實行進口配額,或加征關稅,但從中國進口的鐵和鋁只佔美國總進口的極小百分比,對減少對華貿易逆差起不到什麼作用,這方面實施任何措施,都只能是象徵性的。另外有一定可能性的,是美國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這樣它就能針對中國採取更多貿易保護措施。但是,過去一年來,如果中方對匯率有任何操縱,那也是防止人民幣對美元貶值,這與它為獲取出口優勢應該做的事,恰恰是背道而馳的。何況,人們也可以說,美國因為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也是間接的匯率操縱國。

其實,美中雙邊貿易逆差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大。最近一份着眼於國內增加值(即各自國家向對方出口商品和服務所創造的GDP)的研究報告估計,2015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1327億美元。而如果只按美國的商品出口數據估計,對華貿易逆差則達到3674億美元。而且,這種基於增加值的估計,還沒有包括中國企業向美國公司(如蘋果、高通)在海外(如愛爾蘭)的子公司支付的專利許可費,這些費用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理應被歸為美國對中國出口服務的收入。如果把這部分算進來,美中貿易逆差甚至更小。再者,必須承認,美中雙邊貿易逆差減少,並不等於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總的貿易逆差減少,而後者對幫助增加美國工人的就業和工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從中國進口產品的減少,只是因為中國產品被來自其他國家的產品頂替,那麼美國工人是得不到任何好處的。

事實上,靠減少雙邊貿易(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同時減少美國對中國的出口)來縮小美中雙邊貿易逆差,並不符合美國工人和消費者的利益。讓我們考慮一種極端情況:假設雙邊貿易同時中止,那麼貿易就會“平衡”,逆差為零。這意味着兩國對彼此的出口都下降,雙方損失大量就業機會,通貨膨脹率升高,消費者將承擔高得多的物價。這對於兩國是雙輸。因此,對話應努力着眼於增加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和服務出口,以此縮小雙邊貿易逆差,讓兩國雙贏。譬如,目前美國對石油天然氣的出口限制已經放寬,中國可以根據國內現有需求從美國大量進口;如果美國放寬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中國也可以增加進口;除了已經大規模進口玉米和大豆,中國還可以增加其他美國農產品的進口,如牛肉、豬肉、大米和奶製品;赴美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會持續增加,尤其是中國公民現在可以獲得10年內多次入境簽證;中國在美留學生數量也會迅速增加;中國對外國全資商業銀行和人壽保險公司的限制有可能放寬——只要它們滿足條件對等和資本門檻要求,並在中國國內有資本本土化的子公司。經過雙方協同努力,美中雙邊貿易逆差即使不完全消失,也有望在幾年之內大幅縮小。

另一個影響中美雙邊投資關係的要素,是中國過剩的儲蓄。中國每年的國民儲蓄佔GDP的40%以上,鑒於目前主要製造行業幾乎都面臨產能過剩,這些儲蓄無法在國內得到有效利用。所以,過剩的儲蓄必須用作海外投資,而美國是投資天然目的地之一。這也是中美雙邊投資協議的必要性、緊迫性所在。中國的儲蓄可以投資於美國基礎設施項目,或者直接投資,或者購買其債券,這樣也可以助力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實現他的一個競選承諾。有些人或許擔心,美國基礎設施被外國人擁有可能影響國家安全,但事實上,基礎設施在美國,當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時候,政府可以隨時介入。

總而言之,中美加強經濟合作是正和博弈,可以實現雙贏,這一點基本無疑。兩國經濟復蘇應該有助於增進雙方互信,加大達成最終協議的可能。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目前已經穩定在年均6%至7%的水平,是美國的兩到三倍,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對美國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增長可能遠遠高於美國對中國商品和服務需求的增長,這樣一來美中貿易逆差會進一步縮小。無論如何,一場全面的貿易戰對雙方都是有害的。我相信,理智,更重要的是自身利益,終將佔據上風,從而避免一場重大貿易戰的出現。

(本文縮減版刊登於2017年7月25日香港《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