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中國需要西方投資,更需要改革

2017-08-03
S1.jpg

儘管對泡沫破裂的擔心始終揮之不去,但中國經濟仍在持續增長。然而,就連中國政府也意識到,好時候不會一直有。最近習近平主席就強調金融穩定的重要性,稱其關乎國家的安全。

中國的“灰犀牛”,也就是那些有全球影響力的大企業,在國家信貸支持下一直蓬勃發展。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的裴敏欣指出:“中國政府發揮了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近年來,萬達、安邦、海航集團和復星等公司大舉進行海外,四處高價收購,其中大多是由中國國有銀行提供資金。

不過,北京的商業和銀行業監管機構已經開始整治“灰犀牛”和其他過度擴張的公司。安邦董事長上月被拘留。國有銀行明顯開始更仔細地審查公司貸款申請。習政府的新取態,也說明它希望通過國家的控制,把錢留在境內。2015年上海股市崩盤後資金外逃,讓北京動用了近1萬億美元外儲來支持人民幣幣值。

與其為一個靠不住的目標花這麼多錢,中國不如進行政策改革,以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雖然中國不像從前那樣需要外資,但考慮到國內資本的可用度,無論來自哪方面的投資增加,對中國經濟都依然是有益的。在政府擔心資金外流過甚之際,增加資金流入尤為可取。

最近,韓禮士基金會發佈了一份報告,內容是西方投資對中國的影響。報告的結論十分重要,因為曾經大受歡迎的外商如今在中國遇冷。報告注意到:“美國企業報告說,保護主義政策、法律條例的不明確、對本國企業的政策偏袒、改革的停滯以及對美國和其他外國公司的選擇性執法(或至少有相關事件的報道),這些使很多美國公司覺得在中國不受歡迎。”

儘管中國國家統計局對外來投資的數額和影響作了評估,但韓禮士基金會認為,北京的數字低估了西方資本的作用。例如,2015年的美國直接投資估計為750億美元到2280億美元,而較低的數額是忽略了美國有可能通過第三國進行投資。

此外,單純的外來直接投資數字並不反映所投入資本的最終影響。2014年,多數股權為母公司所有的美國公司在華僱用167萬人,銷售額3410億美元,增加值660億美元,是當年美國對華直接投資的近30倍。所有美國分支機構加在一起,僱傭人員總數超過200萬,銷售額達4700億美元。

報告還拓寬分析範圍,以“估算美國企業的投資、自身運營、供應鏈連鎖效應、對下游分銷的帶動和相關僱員消費支出對中國的影響”。由此得出的數據讓人印象更加深刻。

例如,2014年美方控股企業的增加值為3100億美元,1979年以來的累計增加值為1.8萬億美元。2014年的增加值是美國當年對華直接投資的131倍,累計增加值則是直接投資總額的30倍。這些企業2014年增加1670萬工作崗位,約佔中國總就業的2.1%。2005年至2014年,多數股權為母公司所有的美國公司平均每年對中國GDP的影響是其凈收入的11倍,“說明美國子公司受益於在華業務的同時,中國經濟得到的好處更大”。

2014年,美國所有在華分支公司、機構的增加值為4350億美元,累計2.6萬億美元。當年美國投資帶來的增加值佔到中國GDP的4.2%。當年增加值和累計增加值與投資的倍數分別達到184倍和42倍。增加就業崗位2280萬,或中國總就業的2.9%。同樣的,由此而來的GDP增長大約是相關企業凈收入的11倍。

韓禮士基金會對個別企業作了相同的分析。例如,2014年寶潔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約為64億美元,分銷鏈銷售55億美元。公司增加值113億美元,僱員61.2萬人。

不過該基金會爭辯說,即使是這些數字,也還是低估了美國對華投資所帶來的好處。只作經濟上的衡量,會漏掉一些最重要的優勢,如“美國子公司的存在對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客戶的價值,美國企業從事在華採購活動的價值,在中國創建新產業和實現產業現代化,在中國建立供應與分銷渠道,擴大中國的研發能力,改進中國的商業行為與標準,改善中國金融業,將現代化管理培訓引入中國,把中國納入地區和全球管理體系,為中國提供技術援助,加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運作,打造中國的企業社會責任景觀,為中國提供政策諮詢與宣傳”。

在北京經濟上似乎向內轉,並強調國家控制、懲罰外國投資者的時候,美國企業應該站出來,指明吸引外來投資具有顯而易見的經濟好處。北京當局正試圖慢慢消除由於國有銀行人為注入公共資本而導致的經濟泡沫,在這個時候,外國直接投資就顯得更加重要。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企業可以創造難得的就業機會,僱用中國的工人,這些人期待更好的生活,同時也會抗議期望的落空。

全球經濟已經對中國充滿生機的增長產生依賴。但兩位數的年增長速度一去不復返了,持續不斷的強勁增長也不再有保障。鑒於北京希望解決人為刺激、不良貸款和可疑投資等嚴重問題,中國應該採取改革措施,重振讓外國投資有利可圖的吸引力。韓禮士基金會的報告揭示了過去海外資本流入帶來的巨大好處,對投資者和中國來說,將來它的好處甚至可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