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誤的危機類比2020-03-23
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
2008年危機期間,美聯儲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既恰當又果斷地應對了震蕩的主要源由——對金融系統的毀滅性打擊。但在COVID-19危機中,美聯儲無法扮演同樣的角色。
- 中國應對疫情的啟示2020-03-19
金良祥(Jin Liangxiang)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由於中國採取了積極措施,疫情結束可能已為期不遠。中國的做法提供了一個路徑圖,供其他國家根據本國國情使用。
- 面對突發的未知冠狀病毒,人類同舟共濟2020-03-18
傅瑩(Fu Ying)
傅瑩接受克羅地亞《晚報》採訪,記者迪諾·布魯邁克(Dino Brumec)。
- 不能因噎廢食2020-03-17
周小明(Zhou Xiaoming) 前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副代表
拆除花費數年乃至數十年建立起來的供應鏈昂貴且耗時,維持供應鏈才是更加有益的做法。
- 冠狀病毒加速金融危機2020-03-16
詹姆斯·H·諾爾特(James H. Nolt) 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新冠肺炎不僅對全球經濟,對唐納德·特朗普的連任和整個中美關係來說都是不祥之兆。
- 中國抗疫經驗值得世界重視2020-03-16
王帆(Wang Fan) 外交學院副院長
中國願意毫無保留地與其他國家交流抗疫經驗,也希望其他國家從本國國情出發採取更有效的應對措施。
- 當前形勢下中美如何攜手「抗疫」2020-03-12
孫成昊(Sun Chenghao)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李竹韻(Li Zhuyun) 從事醫療投資工作,曾就職諾華製藥美國波士頓公司
公共衛生與人民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關,不妨讓防控疫情成為中美合作的「先行者」,使兩國人民真切感受到中美攜手的正面效果,以事實回應「中美合作無益論」。
- 新冠疫情衝擊中美貿易協議2020-03-12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本就充滿不確定性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增加了新的未知因素。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伊博弈2020-03-12
賀文萍(He Wenping)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美伊「疫情牌」反映出地緣政治及利益交鋒的傳統外交慣性。是否提供和接受援助是「面子」問題,通過援助能否影響國家局勢則是「里子」問題。
- 唯一合理的應對2020-03-12
陳東曉(Chen Dongxiao)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團結、協作、共情是人類抗擊大規模傳染病的唯一正解,同時要加快轉變全球衛生安全觀念,避免在「恐慌-忽視」兩極中搖擺。
- 口罩外交2020-03-11
李成(Cheng Li)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麥瑞安(Ryan McElveen)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副主任
新冠肺炎暴發後,中日兩國意外走上相互示好之路。
- COVID-19政治化加劇美國的風險2020-03-05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創始人
由於特朗普的白宮試圖將病毒疫情政治化,重要的時間已經被浪費,而附帶的損害很可能令政府備受困擾。
- COVID-19重新調整中美經濟關係2020-03-04
克里斯托弗·A·麥克納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國檀香山查明納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中美經濟和技術關係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
- 一個新的全球化願景2020-03-04
劉遵義(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當新冠疫情在中國消退,其他國家又發生新的嚴重疫情,外來的入境者可能攜帶病毒,從而使疫情在中國再度暴發。各國邊境應重新要求出示個人健康文件。同時,關鍵的供應鏈必須有備用來源。
- 應對新冠疫情不是一場國際競賽2020-03-04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合作。應摒棄政治的陳規舊念,促進聯合研究,保護至關重要的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