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成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
  • 麥瑞安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副主任

口罩外交

2020-03-11
8ba0062dab6fa7f4c62a27147414e818.jpg

今年1月新冠病毒被確認後的幾周內,醫用口罩因具備防護功能迅速成為最搶手的商品之一,全世界網店和實體店庫存紛紛告罄。隨着病毒持續擴散,醫用物資庫存引發全球供應短缺。尤其在中國,對口罩的需求極為迫切。

但也有好消息:在新冠疫情中,中日兩國意外走上相互示好的道路。雖然東海兩岸根深蒂固的緊張不會一夜消失,但中日合作為全世界其他屈服於深重敵意的雙邊關係提供了一個有力借鑒。

雖然新冠危機令很多國家和地區從自身利益出發行事,將口罩和其他醫療物資配給視為零和地緣政治遊戲,但有些國家雖然自身也存在需求,卻無私地向那些最需要醫療物資的國家提供補給,上演了“口罩外交”。由此,口罩交流有了一層新的善意意味。或許沒有哪裡比中日之間的慷慨贈與更明顯、更令人驚異地展現出這種善意。

全球應對新冠疫情的措施差異極大。雖然中國批評美國對中國的早期援助過於吝嗇,批評台灣切斷對大陸的口罩出口,批評世界其他國家針對中國遊客關閉國境,日本卻被中國盛讚為慷慨大度的典範。面對疫情,日本各界——從中央和地方政府,到非政府組織和企業——攜起手來幫助鄰國。

日本政府迅速採取頗具象徵意義的行動,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成員投票通過提案,每人從月工資收入中捐出5000日元(約合45美元)——總計200萬日元或18170美元——幫助中國抗擊疫情。日本政府隨後又向武漢贈送了數千件防護服,同時大分縣——中國武漢的姐妹城市——的居民也向疫情中心捐贈了3萬隻口罩。包括水戶、岡山和舞鶴等縣市也加入了援助行動。

同時,日本公司伊藤洋華堂向中國捐贈超過100萬隻口罩,包括前田建設、Air Water、無印良品等其他公司也提供了防護物資。令人感動的是,日本青年發展協會在送往中國的口罩和體溫計包裝箱上用漢語寫上了一句古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或許最令人感動的是,聞名世界的東京松山芭蕾舞團錄製了在舞台上演唱中國國歌、為中國觀眾加油的視頻。

通過贈送口罩和其他物資,日本重建了與中國切斷已久的橋樑。作為回應,中國的社交媒體迅速滿溢對日本善意舉措的感激之情。中國人民以及中國政府開始尋求回饋這份善意,哪怕自身依然深陷困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就借用《詩經》中的名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表達了中國回報的意願。在停泊於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郵輪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後,中國向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捐贈了病毒試劑。中國首富馬雲也加入了救援行動,不僅捐出1450萬美元用於抗擊疫情,還通過其基金會捐贈了100萬隻口罩。

對很多觀察人士而言,這種慷慨互助着實令人驚異,因為中日之間橫亘着綿延數代人的深深芥蒂。受困於彼此間的不信任感、圍繞領土問題的未解紛爭以及長久以來的歷史宿怨,雙邊關係摩擦一直未能得到緩解。近些年,釣魚島/尖閣群島的領土爭端以及日本領導人參拜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等問題一直不斷刺激着歷史舊傷。中國媒體和大眾文化也經常煽動不信任情緒,中國的電影產業每年出品多達200部描繪日本暴行等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

這些負面印象近年來逐漸加深,使得近幾周中日雙邊關係的積極向好更加令人驚嘆。去年9月發佈的皮尤全球態度調查顯示,對中國抱有負面觀點的日本人比例達到了創紀錄的85%,只有14%的日本人對中國持正面觀點。

很難想像如此根深蒂固的敵意可以迅速得到扭轉。然而,日本應對疫情的舉措只是一系列旨在改善日中關係行動的最新一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圍繞日本應對疫情的積極情緒是中日日益緊密的合作以及日美關係疲軟的共同結果。

2010年以來,當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日本在經濟領域對中國的懷疑日漸加深。然而,始於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成為了一個有力助推器——尤其對中國而言——來緩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緊張態勢。

與此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面臨著如何處理美日關係的挑戰,他試圖通過對特朗普總統推行持續的魅力攻勢來維護雙邊關係。安倍成功地與特朗普政府合作,在2019年美日貿易協定、印太戰略和藍點網絡等重要政策議題上獲得了支持。

然而,令日本沮喪的是,雖然日美兩位領導人之間不存在公開摩擦,但東京對於特朗普的不可預見性卻抱有深深的不安。特朗普曾威脅這個美國在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戰略盟友,他對美日軍事聯盟有着令人震驚的淺薄理解,他還聲稱要對日本產業徵收高額關稅,同時在朝鮮導彈試射的合法性上也與日本存在分歧。

另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安倍發展出了日益穩固的個人關係。兩位領導人都在尋求籤署一份新的未來雙邊關係的聯合文件,雖然眼下由於疫情導致文件簽署被迫推遲,但習近平預計將於4月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自2008年胡錦濤以後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出訪日本。同時,中國也堅定支持這位亞洲鄰國如期舉辦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因為北京將於2022年舉辦冬奧會。

中日關係中的另一個穩定因素是兩國間人員交流的增長。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數量持續攀升。2016年至2018年,在中國學習的日本學生人數從13595人增長到14230人,增幅為5%。過去四年,在日本學習的中國學生人數從94111人增長到114950人,增幅為22%。中國赴日旅遊人數過去10年穩步增長,2018年至2019年間增長14.5%。2013年至2019年,中國赴日遊客數量暴增了630%,從130萬增長至960萬。截至2019年10月,中日間的每月航班數達到2200班,相比前一年增長了23%。值得注意的是,從中國出發的航班占日本所有國際航班的1/4。當然,鑒於日本因疫情收緊了針對中國遊客的入境限制,這些數據今年必然會出現回落。

雖然很多因素都指向中日關係的緩和,但我們還無法確定這種緩和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太平洋地區政治、經濟和戰略圖景持續轉變的首個訊號。當然,鑒於雙邊關係緊張態勢如此根深蒂固——從爭議島嶼摩擦到針對中國民眾的警戒情緒,從奧運會能否成功舉辦到針對中國赴日遊客實施新的限制措施——緊張態勢不會一夜之間消失,任何重大引爆點都將令“口罩外交”帶來的善意化為烏有。

但無論如何,新冠病毒做到了幾乎沒人認為可能做到的事情:緩和中日之間綿延數代人的敵意。不遠的將來,面對共同的公共衛生危機,兩國命運與共。這場危機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影響還無法全部呈現,若眼下停止互惠互利合作,只能兩敗俱傷。

我們常說,絕不能讓危機白白髮生。可以確定的是,雖然美國在新冠危機中放棄了自身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角色,日本卻抓住機會,利用“口罩外交”將地緣政治態勢朝對自身有利的方向推動。日本從20世紀汲取的教訓——美國的領導者們似乎缺少動力回顧過去——就是在全球性災難面前相信共通人性、致力於培育關係的國家通常在隨後建立起來的世界秩序中擁有最大發言權。不妨這樣說,“口罩外交”在21世紀教會了我們一個更為重要的經驗:如果像中日兩國這種看起來極其難解的雙邊關係都可以迅速改善,那麼世界上其他眾多屈服於深重敵意的雙邊關係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