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無法成為第二個尼克松2017-03-09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將今日中美俄關係視同當年中美蘇「大三角」未免過於淺薄。今日美國的最大敵人是它的「心魔」:不肯承認美國霸權衰落,不願平等尊重其他國家的利益和正當訴求。美國在國際社會尋找替罪羊並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反而有可能讓潛在盟友成為「自我實現」的敵人。
- 「金德爾伯格陷阱」2017-03-09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戰爭不是來自與人無關的力量,而是來自困難情況下人們作出的愚蠢決定。今天特朗普必須警惕一個既扮弱也扮強的中國。要實現他的目標,他必須同時避開「金德爾伯格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 中國不應把韓國當作敵人2017-03-09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北京為抗議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發起的經濟運動正在遂華盛頓的願。美國決策者長期以來一直擔憂中國對韓國的經濟吸引,中國主動限制這層關係讓美國官員喜不自勝。
- 中美兩國是世界和平與經濟增長之關鍵2017-03-08
何亞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長
作為大國,美國和中國確實負有《聯合國憲章》所闡明的特殊責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這種責任也包括應對經濟和其他方面的挑戰,為此兩國之間的合作關係必不可少。
- 特朗普擺平朝鮮的籌碼2017-03-03
桑普森·奧佩迪薩諾(Sampson Oppedisano) 紐約新學院米蘭國際事務、管理和城市政策學院,院長行政助理
特朗普從競選開始就一直大力抨擊中國,但他必須接受的現實是批評和疏遠中國乃不智之舉,尤其面對朝鮮構成的威脅。朝鮮問題不僅將檢驗特朗普達成交易的能力,也將檢驗他施展外交手段與對手共同應對越來越大的共同威脅的能力。
- 公報原則指導中美關係發展——紀念《中美聯合公報》發表45周年2017-03-02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現在的中美關係已經是 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但這個關係正是在公報確定的原則指導下發展起來的。中美關係的豐富實踐印證了這些基本原則的正確性。同時,這些原則也在兩國關係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充實和升華。
- 特朗普上任首月的外交政策2017-03-02
科林•摩西德(Colin Moreshead) 東京自由撰稿人
對中國官員來說,特朗普總統任期第一個月是有用的入門參考,雖然不那麼令人愉快。中國肯定關注着特朗普與安倍的會面,以了解這位新總統如何同外國領導人打交道。
- 對奧巴馬重返亞洲教訓的解讀和誤讀2017-03-02
阿萊克·錢斯(Alek Chance) 中美研究中心研究員
出於對北京動機的不同理解,有的美國人將目前中國的行為解讀為對美國軟弱的反應,也有人將中國行為視為對美國強硬姿態的反應。可惜,很多這方面的討論都基於一些從未審慎評估的假設。
- 特朗普的政策將兩敗俱傷2017-03-01
柯海瑞(Harry Krejsa) 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
按特朗普總統的一貫口吻,他承諾要打一場過時的戰爭,所使用的武器將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這絕不是什麼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
- 特朗普外交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2017-02-27
俞邃(Yu Sui)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2月10日的通話中,特朗普表示堅守「一個中國」原則,習近平也提出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的具體主張。「中美必有一戰」已不是冷戰思維,而是熱戰、好戰思維。這既不符合美中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世界發展大局。
- 「一中」不是給中國的恩惠2017-02-21
沈丁立(Shen Dingli)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
特朗普重回「一中」政策應該受到歡迎,但他要明白,遵守美國的這一長期政策並不是給中國的恩惠,它也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只要不涉及不可談判的原則問題,中國將在公平基礎上與特朗普政府就任何商業問題進行談判。
- 點評「美國對華政策專家組報告」2017-02-21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由夏偉(Orville Schell)和謝淑麗(Susan Shirk)聯合主持,亞洲協會與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發表了專家組報告《美國對華政策:給新政府的建議》。這份報告耗時約兩年,在2017年2月這個時間點發表,目的是為特朗普政府提供指導。
- 蒂勒森所不知道的南海歷史2017-02-17
蘇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國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蒂勒森並不了解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的立場。作為一項政策,美國對南海領土爭議不持立場,並且數十年來從未持有過立場。如果蒂勒森有機會在未來訪問北京期間見到李先生,他可能會意識到在1946年派去收復這些島嶼的軍艦正是美國提供的。
- 澳大利亞:華盛頓對待盟友的徵兆2017-02-16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唐納德·德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的電話交談在美國引起焦慮反應。華盛頓的動作將包括提出更多讓人不快的要求,而不是提出請求並進行穩重的外交。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意味着擁有最高優先權的是美國利益,而不是維持良好同盟關係。這將是華盛頓的東亞和歐洲合作夥伴面臨的一個重大變化。
- 美俄修好能走多遠2017-02-15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特朗普親俄立場不是表面的,而是出自內心的。他在任內會放鬆並可能逐步取消對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修好美俄關係,但美國把俄作為主要威脅的定性,把俄作為主要戰略對手的定位,把遏俄作為國家政策的戰略,是由美國的國家意志決定的,而不是由總統個人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