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剖析特朗普的對華強硬論調

2017-03-17
S1.jpg

或許除了墨西哥之外,特朗普政府最為針對的國家就是中國了。在競選期間,特朗普就不斷批評北京對美貿易的失衡和不公平做法,稱中國在“剝削”美國並幾乎未受懲罰。特朗普的顧問們同樣指責奧巴馬政府未能阻止中國在海洋領域,尤其是東海和南海的獨斷行為。

此後的情況仍未明顯改觀。上個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通了電話,並貌似在最有爭議的問題上(“一個中國”政策)勉強達成休戰,這一問題在特朗普去年11月意外當選後數周內浮出水面。在那段時間內,特朗普一系列看似顛覆美台關係現狀的行為和表態令北京大感不安。一切始於特朗普作為當選總統接了台灣總統蔡英文的一通電話。

直接和蔡通電話打破了美國近40年來遵循“一個中國”政策的傳統做法。此後,特朗普質疑“一個中國”政策的神聖性和絕對性,這進一步觸怒北京。看起來,特朗普是將美台關係視為向北京施壓並迫使其向華盛頓妥協(可能在貿易上)的“籌碼”或槓桿。

特朗普還用尖刻言辭猛烈批評北京(主要通過社交媒體),包括北京在南海破壞穩定的舉動,以及未能拿出具體措施來對付朝鮮的不聽話政權。所有這些其實都與他對華策略的真正動機有關:貿易問題上的強硬路線。具體來說,特朗普政府將中國稱為“匯率操縱國”(儘管搞反了評估方向),並譴責北京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就此來看,特朗普已經表明了意圖,並增加了籌碼:承諾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並任命以對中國鷹派立場聞名的彼得·納瓦羅為貿易主管,和北京開打貿易戰的準備已經就緒。

在特朗普任內美中關係將如何發展?我們如何透過恫嚇言論把握真正意圖?

至關重要的是,要破解特朗普的強硬策略,並找到他意圖和北京達成妥協的領域。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在貿易問題、海上安全問題(尤其是南海)以及美台關係問題上措辭強硬。此外,特朗普譴責北京缺乏有效措施來“限制朝鮮”獲取更為致命的核武器和導彈技術。這種蜂擁而上策略——匆忙在多個問題上同時攻擊北京——看起來是根據特朗普自己的商業策略來制定的。預計特朗普的“槓桿”將令中國在核心問題上作出痛苦的妥協,因為中國害怕華盛頓的蔑視和威脅。特朗普在“一個中國”問題上態度緩和後,他的發言人西恩·斯派塞堅稱,類似這種讓步“總能令總統有所收穫”。

中國仍擔心特朗普可能增加在爭議巨大的南海問題上的籌碼,特朗普已譴責北京“建造大規模軍事設施”。對此中國予以回擊,一位中國外交部重要官員表示:“南海島嶼的主權歸屬或許存有爭議,但這輪不到美國來決定。”北京進一步稱:“這一問題涉及中國核心利益。這是不能談的,也不能(被用來)當做談判籌碼。”特朗普最新承諾將軍費開支增加10%,並大幅擴張美國海軍規模,中國必須對此抱以警惕。特朗普的顧問已經開始散播在亞太永久性部署第二支航母艦隊的想法。不過,所有這些計劃仍存在疑問,例如重新裝備的海軍如何在亞洲分配力量,以及誰來領導這一轉型?上個月,特朗普擬提名的海軍部長菲利普·比爾登主動退出角逐這一海軍最高職位。

事實是,特朗普政府不應當(也無法)以零和思維來看待美中關係。的確有必要改進關係,或許也應該改變奧巴馬政府時期戰略資產不平衡的遺留問題,即美國在面對中國的行動尤其是海上行動時過於謹小慎微。但這種改進應當採取一種平衡的方式,即華盛頓可以增進與盟友的關係以及在亞太的存在,同時在有意義的議題上同中國保持接觸。這兩者並不衝突,在其堅守對盟友承諾的同時,華盛頓在數十年內和北京保持着務實關係。例如,特朗普政府應當拓展和中國在安全問題上的合作,如在過去兩年內讓中國參加環太平洋軍事演習,並進一步增加在官方和非官方層面的防務問題溝通。

這種合作也應當包括直白和公開(而非模糊和謹慎)地闡明華盛頓在本地區的重大利益,例如核心盟友、航行自由以及對國際法的尊重。特朗普必須明確表示,美國也是太平洋國家,在本地區的經濟和政治穩定上擁有實質性利益。對這些利益,華盛頓無須辯白也不應輕描淡寫,並且不管中國是否樂意都應當表明,在面對東海欺凌行為和部署“薩德”系統問題上,美國將堅定支持盟友(如日本和韓國)。

儘管兩國關係複雜,並在很多領域戰略利益不一致,但清晰和平衡將有助於為關係確立邊界。特朗普的激烈言辭顯然令北京在朝鮮問題上作出妥協,例如極其重要的(如果不是根本性改變)暫停從平壤進口煤炭的決定。中國高層也開始主動接觸,國務委員楊潔篪上個月訪問白宮就是明證。是時候超越言辭,從務實和戰略角度來看待美中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