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尹承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

安倍逢中必反將自食其果

2017-03-14

近日,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出台將中國和台灣並列為國家政治實體的報告,公然鼓吹“一中一台”,包藏禍心。而這只是安倍當局制華戰略之“冰山一角”。

S1.jpg

安倍2012年再次上台後,將中國視為日本的主要戰略對手,防華制華成了其外交政策和對外安全戰略的主軸之一,遏華行動層出不窮。進入2017年,美國政府更迭和南海局勢緩和更刺激他變本加厲全面強化遏華戰略。

在軍事安全領域,安倍以中國為主要針對對象修憲改法,擴軍強軍,強化日美同盟,公開以中國為假想敵展開軍事布局與行動,深度介入南海,公然染指台灣。1月23日至27日,竟然針對台海“出事”舉行軍事演練(美軍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擺出以軍事手段介入台海衝突姿態,且同美國一起同台軍建立通常只有盟國才有的互通戰機識別碼。在政治領域,大肆抹黑中國,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還夥同某些西方國家在聯合國人權會議上發表誣華聲明,甚至不顧顏面用金錢收買外國媒體進行反華宣傳。在外交領域,堅持推行主要針對中國的“俯瞰地球儀外交”。新年伊始,即以牽制中國為主旨訪問東盟三國和澳大利亞,遊說它們再打南海牌,為此不惜用巨款和提供軍火進行收買。2月中旬,安倍對美“朝貢之旅”主要訴求之一就是“聯美製中”,用送大禮獻媚討好的方式,力促特朗普堅持並實施此前所表達的對華強硬立場。在經濟領域,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鑒於TPP的排中性質,在美國新政府宣布退出後,安倍當局仍硬扛這塊牌子,竭力排擠和削弱中國的影響。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安倍是中日建交以來日本歷任首相中對華態度最強硬最惡劣的一位。他之所以不擇手段地排斥和遏制中國,幾至逢中必反,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

其一,受民族自大與狹隘民族主義思潮支配,容不得中國崛起。日本政客一貫有着自大而狹隘的民族意識,自以為“太和民族優越”,應領導和支配其他民族。安倍作為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的頭面人物,更是如此。他以發揚過去“大日本帝國”的“榮耀”為己任,一再聲稱要“領導亞洲”,而把中國看作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大障礙。中國崛起使他如芒在背,既嫉又恨,不擇手段加以防範遏制,以阻撓中國的復興進程,為其重振和恢復日本“亞洲老大”地位掃清道路。

其二,堅持皇軍史觀和冷戰思維。安倍有濃重的軍國主義殘餘意識,公開吹捧靖國神社供奉的甲級戰犯為“為國捐軀的英靈”,對之頂禮膜拜,慫恿極右勢力否定日本侵略歷史,否定南京大屠殺,否定強征慰安婦,對中國等受害國人民造成二次傷害。他還抱住冷戰思維不放,大搞“價值觀外交”,以此來離間其他國家同中國的關係。錯誤史觀和冷戰思維是安倍對華奉行鷹派強硬路線的思想根源。

其三,美國的幫襯。美將中國視為主要潛在戰略對手,利用日本制衡中國,因而支持它修憲擴軍,強化美日軍事同盟,公然將其防衛範圍擴大到釣魚島以至台海。近日美軍竟然出動最先進的F-35新型戰機同日軍在緊靠釣魚島的海域舉行聯合軍演,對華進行赤裸裸的威脅。美國還將日本當作“東方以色列”,承擔用“一切手段”保障其安全的責任。日本自以為有美國作靠山,可以有恃無恐地對華髮難和挑釁。

中日之爭之間的是與非,正與邪,善與惡,以及中日關係惡化的原委和責任瞭然分明。是日本當局歪曲歷史,屢屢揭開歷史的瘡疤,將中國的釣魚島收歸國有且關上談判大門,染指台灣,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聯合外部強權威脅中國,幾乎走上逢中必反之路。

然而,東亞力量格局已經改變,安倍使出渾身解數來壓制中國,重溫“大日本帝國”舊夢,犯了時代和歷史錯誤,是註定行不通的。當代國際關係中,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成為主旋律,中國與各國的利益息息相關,安倍要在國際上孤立中國,企圖聯合別國制華,同樣是犯了時代和歷史錯誤,是註定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