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北極政策:身份認同困境2018-02-27
孫韻(Yun Sun)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
今年1月26日,中國國務院公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引發了世界對於中國在北極地區雖處萌芽狀態但快速增長的角色與利益的廣泛關注。雖然白皮書中的大部分信息並非首次披露,但如「極地絲綢之路」等倡議卻預示着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政治和經濟活動或將迎來一波高潮。
- 漸行漸遠的美歐同盟關係2018-02-27
吳正龍(Wu Zhenglong)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高級研究員
歐盟整體上脫離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軌道,這是戰後美歐關係史上前所未有的。
- 中國能否通過外交創新延長朝鮮的「奧運暫停」?2018-02-27
特洛伊·斯坦格隆(Troy Stangarone) 美國韓國經濟研究所高級主任
韓國爭取讓朝鮮參加平昌冬奧會的努力可能創造了一次對話機會,其表現就是,最近金正恩發出了與韓國總統文在寅舉行首腦會晤的邀請。文總統若接受邀請,那麼,南北方的峰會就將提供一個檢驗外交努力能否解決朝鮮核導計劃危機的契機。
- 特朗普與美國軟實力的衰落2018-02-12
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學教授
證據明擺着,唐納德•特朗普出任總統讓美國的軟實力受到了侵蝕。蓋洛普最近調查的134個國家中,只有30%的人認可特朗普領導的美國,比奧巴馬時期下降近20個百分點。皮……
- 中國為北極發展增添新動力新機遇2018-02-12
陳子楠(Chen Zinan)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當前北極地區政治經濟價值日益顯現的背景下,中國發表北極政策白皮書,為中國參與北極事務明確定位,擘畫前景,可謂恰逢其時。
- 習近平、安倍和特朗普時代的中日美關係2018-02-12
喬里奧·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倫敦國王學院講師
以美國對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加征關稅為起點,特朗普政府有可能推行更強硬的對華政策,這有利於日本與中國打交道。要知道,雖然日中關係出現輕微緩和跡象,但今年雙方還是會延續戰略競爭,並充滿對地區乃至全球秩序的對立看法。
- 美國應讓亞洲其他國家對付中國的崛起2018-02-09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美國政府當前的亞太戰略在財政上是不可持續的。華盛頓應側重於推動少數與自身有關的重要利益,如航行自由,而不能試圖建立遏制體系。此外,美國應後退一步,讓中國的鄰國自行採取它們認為必要的應對措施。
- 特朗普國情咨文是一個危險信號2018-02-08
陶文釗(Tao Wenzhao)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特朗普的《國情咨文》和不久前美國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家防務戰略報告》表明,特朗普政府對當前的世界、對大國關係有着與國際社會非常不同而且危險的看法。
- 中國與新型全球領導力2018-02-08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加積極的建設性角色的振奮人心的機遇。然而作出這些貢獻並非毫無挑戰,在中國如此努力的背後,其方式與動機將一直備受審視。
- 中歐關係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性增大2018-02-07
馮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
近年中國和歐盟關係被賦予了更多涵義,在國際舞台上的重要性開始增大。但在投資、貿易等領域兩國關係仍面臨重要挑戰。
- 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逐漸成形2018-02-02
理乍得·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賓理工大學地緣政治學教席主持
最近幾周,華盛頓一直在加大努力阻止中國在南海的海上野心。五角大樓加速在南海推動「航行自由行動」,同時派出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出訪關鍵東南亞夥伴國家。隨着中國日益成為美國頭號國家安全顧慮,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終於開始成形。
- 特朗普交鋒巴基斯坦,中國漁利2018-02-02
桑普森·奧佩迪薩諾(Sampson Oppedisano) 紐約新學院米蘭國際事務、管理和城市政策學院,院長行政助理
新年伊始通常伴隨着希望與重生,是一個從過去一年的苦難與折磨中汲取教訓的機會,一個下次做得更好的機會。然而,如果世界從特朗普當政的過去一年中學到什麼的話,那就是希望、重生與教訓似乎遠非美國政府在新的一年裡首先關注的事情。
- 對「大有作為的歷史機遇期」提法的斷想2018-02-01
崔立如(Cui Liru)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
習近平提出「大有作為的歷史機遇期」論斷,使「機遇期」的涵義具有了更加寬廣的角度,也使此前「戰略機遇期」的提法結束了其歷史使命。
- 「台灣旅行法」:糟糕的主意?2018-02-01
郝志堅(Dennis V. Hickey) 密蘇里州立大學傑出教授
2018年1月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口頭表決的方式通過了《台灣旅行法》(H. R. 535)。這項法案應當在參議院遭到否決,因為它輕率、無謂且充滿挑釁意味。
- 國際反恐不能只算經濟賬2018-01-26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美巴之間的分歧並不在於反恐本身,而在於對未來阿富汗局勢的認識和理解。特朗普政府可以讓巴基斯坦成為美國阿富汗反恐政策失敗的「替罪羊」,但這並不能解決阿富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