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中美關係 貿易戰 全球治理 COVID-19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俞邃 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關係中的兩個「必然」

2018-06-01
4.jpg

有事好商量,不打貿易戰。這是5月19日中美雙邊經貿磋商聯合聲明的主旋律,充滿智慧和建設性。當然,還要避免出現新的變數。

習近平主席的特使劉鶴副總理翌日在分析中美經貿磋商獲得成效的原因時,談到兩國合作發展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但兩國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一些矛盾也是必然的。這裡,筆者談談“合作發展”與“產生矛盾”兩個“必然”之間的關係。

中美建交的40年,也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40年。這期間兩國關係的發展是持續不斷的,但又是曲折的。“在曲折中發展”,幾乎成為中美關係的代號和圖解。由合作之絕對必要,帶來“發展”,這是主流;由矛盾之客觀存在,導致“曲折”,則是支流。後者伴隨着前者,也從屬於前者。

中美之間合作發展的大方向是由雙方各自的國家利益乃至全球的現實需要決定的。特朗普總統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習近平主席的口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雙方都是要使自己的國家更加富強。一個在美洲,一個在亞洲,應該是並行不悖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對方,把對方放在什麼位置。

美國在當今世界上的特殊地位及對國際秩序的巨大影響力是歷史形成,對此中國是認同的。當然,現存國際秩序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進行調整和完善,這是無可非議的。美國由經濟、科技、軍事等綜合實力體現的超級大國身價是客觀存在,對此中國也是尊重的。當然,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基本準則對美國政府的某些越軌霸道行為進行抵制,則是天經地義的。

中國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迅速崛起,其成就為世人有目共睹。這樣的崛起,絕非以排斥美國為前提條件,相反,恰恰是在謀求與美國真誠合作的過程中形成的。中美之間的互補性之強、相互依存性之深,從舉世無雙高達6000多億美元的經貿額可見一斑。至於美國方面出現貿易逆差,那是多種因素造成,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0日文章還提出,不應誇大美國對華貿易赤字。況且,中國領導人早已說過,如果美國多賣給中國高新科技產品,那麼逆差問題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中美之間的合作還展現在廣闊的世界舞台上。從處理複雜多變的國際關係(如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到應對傷害人類的自然生態環境(如氣候變化與瘟疫流行),中國與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進行着舉世矚目、富有成效的合作。

應該承認,“中國威脅論”在美國頗有市場。原因甚多,其中就有誤解的成分。有人擔心的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中國發展模式的外溢效應。這無疑是妨礙彼此政治互信的最重大因素。的確,中國根據自身國情採取的發展模式,在探索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和進步,並且備受外界推崇。但中國一貫主張各國人民的道路自主選擇,從來沒有像西方標榜“華盛頓共識”那樣去標榜什麼“北京共識”,中國官方一再嚴正聲明並且言而有信不會輸出自己的模式。

有人擔心的另一方面是,中國的發展會不會構成對美國全球戰略地位的挑戰。關於這一點,無論是中國領導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倡導“一帶一路”乃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策宣示,或是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具體實力差距,都一再做出了否定的回答。

從中美關係的曲折歷程還可以得出一個重要啟示,那就是要充分認識和妥善運用國家關係良性互動的規律。

國家關係之所以能夠獲得順利發展,是受到一種無形的良性互動規律的支配。這個規律是由起點、過程和結果三部分構成。起點:維護自身的尊嚴和利益,同時尊重對方的尊嚴和利益,缺一不可。過程:合作與競爭同在,矛盾與妥協並存,合作要誠信,競爭要守規矩,矛盾要不導致對抗,妥協要適度。結果:互利共贏,而不是哪一家獲益。

中美建交以來的歷程表明,什麼時候政策舉措符合這個良性互動規律,兩國關係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在某個環節違背此規律,兩國關係就出現麻煩。

5月19日中美經貿雙邊磋商聯合聲明作為雙贏的信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個良性互動規律。可是從媒體上也可以聽到一些雜音,有人偏偏醉心於議論這一次磋商結果中國和美國究竟誰贏誰輸,給業已邁出的可喜一步幫倒忙。

人們期待在這次中美經貿雙邊磋商之後,會有進一步佳音傳來。人們也擔心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會帶來某種不如人願的反覆。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的使命,應該是弘揚“發展合作”這個“必然”,縮小“產生矛盾”這個“必然”。這是中美雙方根本利益的需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