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混亂的」七國峰會與「和諧的」上合組織

2018-06-19
1.jpg

七國集團(G7)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分別於上周末舉行,兩個峰會展現出一個充滿反差的表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與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就貿易問題發生公開爭吵後,提前從七國峰會離場,這讓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西方世界秩序或許開始走向終結。與此同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合組織峰會上發出了不同聲音,稱支持一個“開放的全球經濟”與國際合作。這不禁很容易讓人得出一個過於簡單的結論,那就是西方世界正在分崩離析,而一個由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這樣大國領導的日益充滿凝聚力的替代秩序正在形成。雖然這種觀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重要的是我們不應忽視西方集團內部持久的合作動力,以及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存在的合作障礙。

七國集團由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組成。最近的這次峰會凸顯出集團內部主要是美國和其他六個成員國之間圍繞國際貿易和與俄羅斯關係的矛盾。峰會召開前,特朗普提議應接受2014年因吞併克里米亞而被暫停資格的俄羅斯重新加入。但顯而易見的是,其他成員國並不同意這個提案。試圖說服美國取消向其他國家徵收鋼鐵和鋁製品高額進口關稅的努力也遭遇了阻礙。特魯多重申,如果美國的關稅計劃如期執行,加拿大將考慮出台報復性關稅措施。特朗普隨即在推特發推文抨擊特魯多,並指示美國代表拒絕在峰會會後發佈的共同宣言經濟議題部分上簽字。此外,美國也未參與峰會威脅對俄羅斯採取更嚴厲制裁措施的共同聲明。

印度和巴基斯坦與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一道,參加了上周末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峰會順利召開(這種會議一般都會如期順利召開),期間並未出現任何明顯的公開不和。中國和俄羅斯重申致力於維護伊朗核協議,美國眼下正在尋求對該協議進行重新談判。習近平重申支持WTO規則和一個“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作為推動建立和平中印關係的一部分,中國同意向印度大米出口開放市場。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採取了主動,朝着緩和相互敵意邁出了一步,而俄羅斯和中國似乎對此表示熱切歡迎。最後,上合組織成員國同意開展合作,“穩定”阿富汗並幫助其重建。

兩個峰會之間的這種反差不免會讓人進行強烈對比。一方面,西方領導人在公開場合彼此攻訐,未能在貿易和對俄關係上取得共識。另一方面,上合組織擴充了成員規模,吸收了都擁有高度戰略價值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同時在幾個領域均取得了象徵性的進展。表象很重要,七國集團峰會過後,那些流傳開來的照片與言語將必然強化公眾和專家的認知,即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不適合領導西方世界。中國媒體大肆強化這一對比,着力強調七國集團峰會上的不合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的相對和諧。所有這些似乎都在暗示着西方世界在根本議題上內部衝突不斷,而新興大國則巧妙地化解了自身分歧。

但那種宣稱“西方世界秩序終結”的言論依然為時尚早。雖然眼下存在各種矛盾,美國及其盟友依然在美國領導世界秩序的重要支柱等關鍵問題上擁有共識。美國雖然計劃對鋼鐵和鋁製品進口徵收高額關稅,但這並未引發重大貿易保護主義回潮或大規模的貿易戰。此外,雖然特朗普威脅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他的威脅並未轉化成美國在盟友關係上的大幅政策轉向。美國針對俄羅斯的政策一直處於分裂狀態,一方面特朗普似乎一直在向俄羅斯示好,但另一方面美國行政部門對俄羅斯企業和個人就黑客攻擊指控進行了制裁。美國和其他西方主要國家的政府一直在關鍵一點上擁有共識,那就是它們領導的是在對外貿易、投資以及軍事遏制俄羅斯和中國上擁有廣泛近似利益的發達國家。特朗普對美國盟友徵收關稅的決定來自美國國內政治和幫他上位的選舉政治。從長遠發展來看,美國盟友很可能預期2021年會有一位更具協商精神的美國總統上台,這位總統將更具可預判性,也會更多考慮盟友的利益。

上合組織峰會也並非毫無反對意見,雖然這些反對之聲並未以公開形式發出。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令一些重要問題懸而未決,比如中國在中亞和南亞的相對影響力。印度並未在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聲明上簽字,這一雄心勃勃的基礎設施投資倡議旨在加深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之間的經濟紐帶。此外,上合組織還弱化了支持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官方語言,因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並不是該條約的簽約國。雖然這些問題都不是重大的公開矛盾,但它們依然預示着在上合組織內部存在巨大分歧,而這種分歧或許會妨礙該組織進化為更具凝聚力的集團。雖然過去一年,俄羅斯與中國、中國與印度、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雙邊關係都得到了發展,但根本的地緣政治緊張態勢依然在這些國家之間存在。除非這些國家達成一個效仿北約針對假想外部威脅、更具雄心、支配一切的安全協議,這種態勢不太可能發生轉變。

峰會的表象或許更多的是向我們展示一個可能的未來,而非任何現行國際秩序的即時終結。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和加拿大依然由中間派政治家掌控,他們似乎在大部分的重大議題上願意達成共識。但未來五到十年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來自左右兩派的挑戰者會持續向發達世界的政權中心前進。而隨着發展中國家實力和影響力的提升,它們或許最終也會創立一個與西方競爭的、符合其自身利益而非美國及其盟友利益的治理架構。就眼下而言,激烈的評論需靠理性分析來緩和,因為西方集團內部依然存在持久的利益統一,而上合組織內部也依然存在合作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