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袁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沉着冷靜看待中美關係新變化

2018-06-13
b.jpg

自特朗普上台執政以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但不確定性因素始終存在。近期美方在朝核、貿易、台灣、南海等諸多問題加大對華施壓,頗具對抗性,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

多年反恐之後,特朗普政府確定“大國競爭”是未來美國國家安全方面的首要關注。美國公開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戰略對手”,首次明確認定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挑戰美國的權勢、影響和利益,試圖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指責中國有意重塑世界並“從內部破壞二戰後的國際秩序”。與過去強調合作與競爭並存不同,特朗普政府更加強調對華競爭與遏制的一面。在軍事層面上,特朗普政府秉承“以實力求和平” 的理念,大幅提升軍費開支,加大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其重要目的就是制衡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力量,維持美國在西太地區的主導地位。不僅如此,美國繼續強化亞太同盟體系,有意形成對華合圍之勢。在經濟上,特朗普政府強調“公平和對等貿易”,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美方抓住市場准入、貿易赤字、知識產權等問題敲打中方,啟動《1974年貿易法》301條款調查程序,並據此對華漫天要價。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可避免,幾乎到了貿易戰的邊緣。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變得日益咄咄逼人,對抗性日趨上升,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隨着中國的不斷崛起,中美權勢的結構性矛盾、意識形態的分歧和戰略互疑日趨凸顯,中美戰略競爭與博弈呈現日益加劇的趨勢。而近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尤其值得關注。其一是美方的對華認知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美國國內主張對華強硬的聲音明顯抬頭。一些前政府官員、知名學者認為以往八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已然失敗,沒有實現美國的戰略目標,公開主張轉變對華戰略。對於中國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組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美國戰略學界則認為,中國另起爐灶,有意挑戰美國的主導地位。其二,美國社會原先維護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力量變得愈加沉默。之前主張發展對華關係的美國工商階層抱怨中國近年來的商業環境持續惡化,轉而支持美國政府對華施壓。其三,特朗普政府高層官員更替頻繁,反華和對華強硬派充斥其間。其四,共和黨傳統上偏重國防安全,對外強硬,這和特朗普所強調的“美國優先”、“以實力求和平”理念相契合。其五,國內政治因素影響特朗普政府對華言行。今年是國會中期選舉年,選舉結果對特朗普本人至關重要。弱勢總統特朗普在對華問題上需要展現出一定的強硬姿態,以迎合一些選民的訴求。

伴隨着特朗普政府對華圍堵的言行,中美戰略競爭與對抗的風險明顯上升。最為糟糕的場景就是中美關係日趨惡化,以致於戰略穩定局面難以維持,從個別問題引發的局部對抗逐步走上全面戰略對抗的道路。目前兩國都有人頻頻提及中美新冷戰的概念,甚至有人認為中美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一旦美方無視中方的核心利益,在台灣、南海等問題上觸及中方紅線,那麼雙方正面碰撞的風險就會大幅上升。

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十字路口,我們更應沉着淡定,冷靜應對。應該看到,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的調整還受到多方面的掣肘和牽制。而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已大幅提升,中國影響和塑造中美關係發展方向的能力已經明顯提升。即使美國有意遏制中國,單單靠美國一家早已力不從心了。況且,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和單邊主義行為,反而讓美國的軟實力滑坡。儘管摩擦不斷,但中美相互依賴日益加深,主張發展兩國關係的正能量並未完全消逝。而特朗普更注重短期收益和國內政治考量,未必有長遠的戰略規劃。當前中美兩國的主要關注點還是國內議題,外交服務於國內需要,貿然判斷特朗普政府對華戰略已經徹底轉向遏制強硬尚為時過早,需要進一步觀察。當然,做最壞的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是最為穩妥的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