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民族主義和「數字斬首」讓中美科技矛盾更難化解2020-09-30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美國不僅開始接受科技民族主義的理念,並且將這種理念與美國在一些科技領域中的霸權相結合,形成「數字斬首」的政策工具。這種行為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推升了各國比照這一做法在科技領域推行保護主義措施的風險。
- 危機與危局2020-08-28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太平洋對話」是一種新的方式,是用虛擬手段讓太平洋兩岸的思想領袖坐在一起,在這個艱難時刻繼續進行坦率而直接的對話。以下是「太平洋對話」第四部分的重點內容,參與對話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役少將姚雲竹和美國海軍退役四星上將、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比爾·歐文斯。對話於2020年8月8日進行,由中美聚焦特約編輯周柳建成主持。
- 中美關係凍冰,但希望仍在2020-08-06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會
政治上,中美關係正處在建交以來最低點。雙方都需要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以重建信任。期待明年1月美國新一屆政府重新開啟中美對話。中美競爭不可避免,但需要建立一個框架來遏制對抗。
- 對華為開戰將毀掉美國半導體主導地位2020-06-07
顧屏山(George Koo) 新美國媒體董事
特朗普政府最近試圖對中國電信技術龍頭企業華為公司關上大門,這打破了迄今為止國際合作的黃金標準。
- 美國打壓華為毫無道理2020-02-12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英國約翰遜首相面對美國的誘壓說「不」,至少表明美國打壓華為是沒有道理的,連盟友也難以說服。
- 是時候重新審視美國對華為的封殺了2019-12-12
盧西奧·布蘭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賓亞太協進會研究員
美國在全球封殺華為的呼籲沒有得到響應,即使那些意識到華為有安全隱患的國家,也並不想將技術或商業判斷政治化。
- 把華為列入黑名單需三思而後行2019-07-15
丹尼爾•艾肯森(Daniel Ikenson) 美國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雖然華為公司真的有可能給美國和世界帶來安全風險,但目前針對這家電信巨頭的案子存在很大問題。禁止一切形式的商業活動絕非出路。
- 中美5G之戰會重蹈美日半導體競爭覆轍嗎?2019-07-03
王子月(Wang Ziyue) 海國圖智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中美的5G競爭並不會像上世紀90年代的美日半導體戰一樣,以美國靠強硬地位簡單獲勝為結局。中美競爭也將比美日之間的摩擦更加複雜和激烈。
- 布拉格提案與技術主權之爭2019-05-28
田飛龍(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布拉格提案顯示了美國希望最大限度阻止中國在西方國家確立技術優勢的核心關切,其不充分的證據和充滿文明衝突意味的遏製取向,實際上造成了進一步的逆全球化。
- 圍繞華為築牆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2019-05-27
李崢(Li Zhe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美國的「脫鉤」是築起科技領域的「柏林牆」,是一種顯見的逆全球化措施。
- 歐洲對華為事件回應不一2019-03-15
鄒思雲(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學、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
美國一直在給歐洲國家施壓,要求禁用華為技術。然而與美國不同,歐洲作為一個整體並不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對華為而言,證明其誠意至關重要。但對於歐洲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的是要應對5G落後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
- 孟晚舟事件:美國的盟友與夥伴面臨艱難抉擇2019-03-14
斯蒂芬·納吉(Stephen Nagy)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副教授
孟晚舟被引渡至美國一案展示了美國盟友在平衡與美中兩國的關係時必須面對的危險。
- 是蒙娜麗莎,還是特洛伊的海倫?2019-02-15
金培力(Philip Cunningham) 獨立學者
孟晚舟的被捕不僅驚動華為,也動搖了人們對美中兩國用文明和建設性方式解決兩國分歧能力的信心。
- 針對華為的戰爭2018-12-18
傑佛瑞·D·薩克斯(Jeffrey D. Sachs)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華為首席賬務官孟晚舟的被捕,是特朗普政府在對華衝突不斷加劇過程中的危險舉動。
- 中美需要抓住90天談判機遇2018-12-18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孟晚舟事件揭示了下階段美中貿易談判面臨的諸多挑戰。華盛頓應當注意到,這一事件已經激起中國國內新的反美情緒,這只會增加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做出妥協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