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鄒思雲 巴黎政治大學、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

歐洲對華為事件回應不一

2019-03-15
b.jpg

美國官員擔心,中國政府會利用華為設備實施針對西方的間諜活動。然而近期事態清楚地表明,西方並非鐵板一塊,歐洲也同樣。基於國家安全考慮,美國的歐洲盟友對華盛頓要求它們禁用華為5G技術的反應大相徑庭。雖然華為聲稱自己是獨立私人企業,但鑒於它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政策制定者們對其能否保持中立仍心存疑慮。在技術層面,歐洲現在發現自己處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對兩個彼此競爭的大國同時擁有砝碼。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由於歐洲國家國家利益各異和對於中國看法不同,出台一個連貫的戰略被證明是非常困難的。

新的5G技術將提高無線通訊速度,是諸如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等未來科技的中堅力量。對下一代移動和互聯網絡而言,5G技術至關重要,而歐洲急切地想要儘快部署該技術。但歐洲也深知在關鍵基礎設施上依賴中國技術面臨的風險,更不用說對產業間諜活動的擔心。歐洲是華為在亞洲以外最大的市場。有風險,就有風險管控戰略。歐洲各國的不同反應顯示出各國政府願意在何種程度上進行風險管控,或在何種程度上擔心風險。

懷疑論者防患於未然

嚴肅對待美國警告的國家包括捷克、波蘭、比利時和北歐諸國。這些國家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較低,可以承受對華為採取較強硬的立場。2018年12月,在計劃今年舉行5G拍賣的前夕,捷克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局發佈兩份警告,告誡不要使用華為和中興設備。今年1月,華為又遭遇另一個打擊。該公司一名中國員工在波蘭以間諜罪被逮捕。波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北約及其與美國的安全聯盟,因此準備犧牲華為來說服美國擴大其在波蘭的軍事存在。這是對華為的一記重拳,因為它的中東歐和北歐地區總部就設在波蘭。雖然華為最近在布魯塞爾設立了“網絡安全透明中心”(用於測試華為公司設備),但比利時政府仍在考慮全面禁止華為的可能性。隨着中國和美國之間僵局的持續,挪威和瑞典官方也表示將展開調查,確認華為是否應被允許建立5G基礎設施。

損失極小的國家

另一方面,意大利、葡萄牙和匈牙利政府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和影響力持更開放的態度。意大利撒丁島已經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由華為與當地合作夥伴、研究中心和大學聯合開發意大利首個地區性“智能區”(smart zone)。葡萄牙的主要運營商MEO也與華為簽署協議,到2019年底將其網絡更新至5G標準。該公司盛讚華為的技術、人才及對葡萄牙的投資。雖然美國發出警告,匈牙利政府已表示不會重新考慮與華為簽5G協議的決定。南歐和東歐各國將從與中國緊密的外交和貿易關係中獲益(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投資),因此這些國家必然會在屈服於美國壓力之前更仔細地評估禁令帶來的後果。

實用主義者權衡利弊

更大的國家,如英國、德國和法國,則傾向於實用主義。它們認為華為帶來的風險可控。它們的成本效益分析更傾向於接受華為的5G網絡。德國和英國網絡安全部門的報告稱,並未找到華為可用於間諜活動的“後門”證據。英國更傾向於利用多方供應商,並對華為實施部分禁令。由於“脫歐”,政府在這一問題上謹小慎微(英國尚未與美國或日本達成自貿協定,因此背棄中國的代價過於高昂)。同時,德國認為自己擁有足夠的安全防範措施,因此正尋求與中國達成一份“無間諜”協議,迫使後者提供更多數據安全保證。對默克爾總理的執政聯盟而言,改善德國糟糕的移動和互聯網絡是頭等大事,而德國電信發佈的一份內部報告顯示,禁止華為會使德國的5G進程至少延遲兩年。法國人同樣精於算計,經濟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稱“歡迎”華為對法國投資。與此同時,法國參議院也在研究出台一份修正案,擴大法國安全和防務監管部門的權限。

歐洲的統一應對

歐洲各國對美國施壓的不同反應,表明其在國家層面的不同對華政策。與美國不同,歐洲作為一個整體並不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因此,歐美很難有一個針對中國5G技術的協調政策。如果歐洲各國統一行動,它們會從中美兩國得到更多好處。但若想達成這一目標,討論就必須從脫離美國的“戰略自治”轉向數字時代的歐洲主權。這意味着歐洲與中國的接觸政策應從被動轉向主動,這可與防務機制相結合,如更好地理解安全風險,以及建立投資篩查機制,來令合作更安全。

對華為而言,證明其誠意至關重要。但對歐洲而言,同樣至關重要的是要應對5G落後帶來的嚴重經濟後果。因此應該強調“標準”而非“來源”,避免在這一問題上有地緣政治傾向,同時把歐洲做強。中國與非中國網絡的分割,意味着將製造出兩個因地緣政治而分裂的技術勢力範圍。因此,歐洲各國政府必須保持勤勉,因為它們決定着未來。歐盟各成員國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將決定華為是否被迫遵守其業務所在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