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科技民族主義和「數字斬首」讓中美科技矛盾更難化解

2020-09-30
微信圖片_20201001223714.gif

2020年夏天以來,中美科技領域的分歧出現新一輪升級。美國政府不僅繼續對華為等特定企業採取更為強制性的限制措施,更開始強調企業、產品和服務的國家屬性,試圖將中國企業全部排除出美國數字市場。

2020年8月美國國務院提出的“凈網計劃”即有將中國整體作為目標的特徵。該計劃要求推動美國運營商、應用商店、應用程序、雲服務和海底電纜五大領域切斷與中資企業的聯繫。這一做法缺乏法律依據,也違背了美國的基本商業規則,其想法不切實際。但是,該計劃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非常消極的信號,即美國政府可以全然不顧商業利益和政策成本,而尋求與另外一個國家迅速切斷在數字經濟領域的聯繫。

類似“凈網計劃”的做法引發了對全球數字經濟未來的討論。一些學者認為,當今世界科技民族主義正在回潮,可能對科技全球化帶來新一輪反衝。所謂“科技民族主義”是科技領域的極端保護主義措施,其理念源於各國政府對信息通信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擔憂。為了防範可能存在被他國利用的漏洞,一國政府可能全面限制本國市場採用某些國家的產品和服務。這一理念與“科技無國界”相對,提倡通過激勵和限制措施在技術領域培養“國家冠軍”,同時遏制來自外國企業的競爭。

由於長期受益於科技全球化,美國傳統上並不支持類似科技民族主義的保護主義政策。2011年美國推出《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強調網絡自由和數據的自由流通,這與科技民族主義的理念皆然相反。

特朗普政府在該問題上立場反轉主要出於三個原因。一是美國長期忽視基礎技術研發投入,在一些前沿技術上的技術優勢開始減弱,難以通過商業競爭手段戰勝更強大的海外競爭者。二是美國認為當今世界對數字主權和隱私保護的整體態度已經發生偏轉,信息安全高於商業利益的認知已是大勢所趨。三是相比通過創新保持美國的優勢,採用限制競爭對手創新與海外市場的方式對美國贏得產業競爭更加有效。

美國不僅開始接受科技民族主義的理念,並且將這種理念與美國在一些科技領域中的霸權相結合,形成“數字斬首”的政策工具。《紐約時報》認為,華為即是美國實施“數字斬首”的首個對象。這種政策依託美國對一些科技領域的壟斷,切斷特定科技企業的關鍵供應鏈和融資鏈,打亂其技術發展路線,讓它們面臨巨大的經營困難。對華為,美國不斷收緊針對該公司的技術出口管制,持續釋放要將華為排除出全球通訊市場的信號,最終使西方企業切斷了與華為的合作。

美國的“數字斬首”行為開創了一個危險的先例,推升了各國比照這一做法在科技領域推行保護主義措施的風險。雖然其他國家不像美國那樣擁有技術上的霸權,但各國事實上都能在市場、資金或者數據上形成針對外國企業的硬約束,這些措施也可能被用於針對美國的科技巨頭。如果各國普遍採取此類保護主義措施,科技全球化的基礎就會鬆動,美國依靠科技全球化建立的霸權也會隨之式微。

科技民族主義和“數字斬首”也讓中美兩國解決彼此的科技糾紛變得更加困難。美國將中國作為整體目標的做法進一步降低了雙方的互信程度,中方難以繼續相信雙方能夠通過一種相互尊重、符合商業規則的方式來解決分歧。近期,中美兩國關於TikTok交易的波折即體現出科技民族主義的影響,美國方面並沒有把解決它所提出的“安全擔憂”作為首要目標,而是希望借這一交易在中美科技競爭中營造心理優勢,甚至把它變為選舉動員的工具。這些政治因素的介入讓這一本來已經非常複雜的交易變得更加困難。美國的蠻橫做法也更堅定了中國維護中國企業正當利益、支持企業自主創新的決心,中國不可能在美國不公正、不合理的要求下單方面讓步。

解鈴還須繫鈴人。科技創新領域合則共贏、斗則兩敗的基本邏輯並沒有因為科技民族主義而發生變化,各國仍然希望在保護本國基本安全的同時促成有更高戰略信任的合作關係。科技民族主義的發展也許會讓各國意識到這種消極理念的風險,提高各國推動數字領域國際多邊談判的緊迫性。中美兩國政府必然會在未來的數字經濟多邊談判中相遇,屆時雙方也許能拿出可行方案,結束這股科技民族主義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