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啟冷戰或將成為美國戰後最大戰略失誤2020-10-0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
如果華盛頓有人執意把中國視為一個「敵人」,那註定會收穫一個前所未有的敵手。重啟冷戰將成為二戰以來美國最大的戰略失誤,並會使美國民眾和國際社會付出沉重代價。
- 世界形成兩大陣營了嗎?2022-07-15
吳白乙(Wu Baiyi)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所長
世界不會回到冷戰的歷史當中去。中國不致於再次踏入「新冷戰」濁流。
- 美國的冷戰認知與中美關係的未來2022-01-07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中美新冷戰」論源於美國是冷戰的絕對勝利者這一錯誤認知。中美關係的未來取決於美方這一認知的轉變。
- 冷靜審視當前中美關係2022-01-06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榮休研究員
美國遏制中國是一項長期戰略,目前尚在初始階段,預計今後一個時期會進一步深化拓展。美國面臨的危機主要來自國內,它需要中國作為主要戰略對手,重新進行一次冷戰,以重振國家精神。
- 中俄美互動:重建國際體系?2022-01-05
肖斌(Xiao Bin)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若現存的國際體系不能協調中國、俄羅斯的戰略利益,那麼尋求體系均勢將是中國、俄羅斯的選擇,國際格局則可能形成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
- 避免戰爭,但非常不安2021-12-29
閻學通(Yan Xuetong)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
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不應被定義為新冷戰,而應是不安的和平。戰爭不太可能發生,但在未來的10年里兩國將極其恐懼對方。
- 中國想要什麼樣的國際秩序?2021-09-29
趙明昊(Zhao Minghao)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民主原教旨主義」解決不了各國面臨的發展挑戰,只會帶來更深的誤解與對抗。
- 中國為什麼會「挨罵」?2021-06-24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大國在崛起進程中「挨罵」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國「挨罵」的背後還隱含着西方人為製造「敵我認同」和「善惡認知」的冷戰邏輯。在減少外部世界的錯誤認知方面,中國仍有不少主動作為的空間。
- 大選結束後美國將不得不處理對華關係問題2020-11-12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拜登當選後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最起碼共和黨和民主黨都必須認定,與中國進行新冷戰不是一個選項,合作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 經濟脫鉤給中美帶來重大戰略危險2020-10-30
特德·蓋倫·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倫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脫鉤對中美兩國都沒有好處,相反,往好里說它會讓兩國付出巨大經濟代價,往壞里說它有可能引發災難性軍事衝突。
- 後疫情時代與全球政治意識大覺醒2020-09-30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縱觀戰後全球政治大覺醒的四次浪潮,我們有理由相信後疫情時代不會是兵戎對峙的新冷戰,也不會是國際關係碎片化的暗黑時代。
- 蓬佩奧搞"反華聯盟」是妄想2020-08-27
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蓬佩奧照着美國冷戰時的腳本來處理國際事務和中美關係,想用在冷戰時期整垮蘇聯的辦法,對中國如法炮製。但今天的世界形勢早已不同於當年。
- 資本主義危機與「新冷戰」前景2020-08-21
陳積敏(Chen Jimin)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新冠疫情這一全球性公共衛生安全挑戰再次凸顯資本主義的內在弊端。一些國家政客並沒有反躬自省,而是尋找替罪羊,甚至煽動意識形態對抗,「新冷戰」的說法甚囂塵上。
- 中美應如何避免爆發新冷戰2020-08-19
張沱生(Zhang Tuosheng) 國觀智庫首席研究員,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只有堅持對話才能管控潛在的衝突。一旦發生軍事衝突,即使是有限衝突,也將從此打開中美長期冷戰的大門。
- 「後冷戰」還是「新冷戰」與第三方認知的重要性2020-08-17
張雲(Zhang Yun) 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我們現在的時代定義應該是「後冷戰」而不是「新冷戰」,用後者代替前者會讓相關討論和認知誤入歧途。「後冷戰」時代要避免滑向「新冷戰」,不僅僅取決於中美兩國,也取決於第三方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