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簡體繁體
【熱點話題】:美國大選 中美關係 全球治理 氣候變化 脫鉤
中文英文中英對照
  • 陳積敏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和平與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資本主義危機與「新冷戰」前景

2020-08-21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體系與全球治理機制面臨重大而嚴峻的挑戰。之所以如此,資本主義危機的頻繁發生與日益嚴重是一個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大變局的一個顯著體現。當前國際體系與秩序是在西方國家主導下建立並維持的,資本主義出現危機必然會傳導到國際關係層面。一定程度上來說,西方有人鼓吹“新冷戰”正是他們感受到資本主義危機的一種邏輯反映。

事實上,資本主義危機的反覆出現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社會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本矛盾決定了這一點。資本主義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也歷經了數次危機,依然保持其生命力,這與資本主義內部調適與積極改革密不可分。然而,資本主義越發展,其面臨的挑戰也越深重。一定程度上說,資本主義系統性危機已然發生。本世紀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歷了金融危機、社會危機、政治危機,以至於制度危機。首先,2008年金融危機凸顯了以自由化、市場化、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華盛頓共識”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經濟治理模式的缺陷。從此,西方經濟發展模式的神話便失去了往日的光輝。在此背景下,西方社會又經歷了社會危機與政治危機,主要表現為要求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運動,如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法國的“黃背心運動”、“黑人的命也是命”等示威浪潮席捲資本主義世界,以及極端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等思潮興起,在政治上則表現為特朗普當選、英國脫歐、歐洲右翼政黨崛起等。

當下,新冠疫情這一全球性公共衛生安全挑戰再次凸顯資本主義的內在弊端。如果說2008年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內在危機的一種集中體現,那麼2020年新冠疫情就反映出資本主義內在危機與外部挑戰的雙重困境。從內部危機而言,新冠疫情所導致的經濟衰退、社會不公、階層固化等現象明顯;從外部挑戰來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應對新冠疫情的乏力令民眾對政府治理能力產生質疑,這又突出並加深了其制度缺陷。近年來,西方學者對他們的民主制度提出了種種批評:民主制度出現“異化”現象,黨派之爭取代了治理能力之爭,“否決政治”令西方政治制度的運作幾乎失能。在新冠疫情防控問題上,中國的制度優勢體現得更加明顯。這種現象顯然引起美國等西方世界的關注,並進一步激發了它們的危機感,同時也加重了它們對“中國為什麼能?”這一問題的困惑。特朗普就曾感嘆,新冠疫情為什麼沒能在中國流行開來。

面對此種情景,美國等一些國家政客並沒有反躬自省,而是不斷“甩鍋”別人,尋找替罪羊,甚至煽動意識形態對抗。近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圖書館的演講就充分體現出這一點。儘管中國無意輸出自己的發展道路與制度模式,但某些西方國家基於先入為主的成見,將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而又具有巨大發展動力與吸引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競爭對手。特朗普政府不斷強調“中國共產黨政府”、“共產黨中國”等話語,意在突出和強化意識形態色彩,將中國塑造成一個經濟上、安全上、意識形態上對西方構成全面威脅的國家。一時間,“新冷戰”的說法甚囂塵上,並似乎得到了更多的現實論據。

中國不希望出現“新冷戰”,同時反對零和思維與冷戰意識。2020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從來都主張摒棄冷戰思維。8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中國無意同任何國家進行制度競爭,無意同任何國家搞意識形態對抗,中方不輸出“中國模式”,不會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發言人再次強調:“儘管美方一些極端勢力不斷在製造事端,試圖將中美關係推向所謂'新冷戰',但中方的對美政策保持着連續性和穩定性。”儘管如此,中國也不得不為一種“新冷戰”模式的可能出現做好準備。換言之,我們從主觀層面來講不希望看到新冷戰,但我們要從戰略上對可能出現的“新冷戰”做出研判與應對,並最終使得這一前景不會出現。

應該認識到,冷戰思維與冷戰做法並沒有隨冷戰的結束而終結,而是在以各種新面目尋找時機“東山再起”。1989年11月23日,鄧小平在會見南方委員會主席、坦桑尼亞革命黨主席尼雷爾時說:“我希望冷戰結束,但現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個冷戰結束了,另外兩個冷戰又已經開始。一個是針對整個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個是針對社會主義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對可能出現的新冷戰保持高度警惕。當然,這種新冷戰模式是在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的情形下展開的,其形式與內容與舊冷戰會有很大不同,即集團對抗、軍事爭鋒、經濟割裂、人員隔離等現象難以簡單重複。其根本原因在於所謂“新冷戰”的任何一方都與冷戰時期不同:西方世界未能見到實在的、緊迫的安全威脅,美國領導興趣淡漠與領導能力弱化,由此導致西方團結力量不足;中國實力增強,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特別是中國已全面深入地融合進國際體系之中,並成為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主要的一部分,與中國隔絕就是與世界隔離,就是與發展絕緣。顯而易見,這不符合資本主義的發展邏輯與演進規律。

有鑒於此,中國一方面要繼續苦煉內功,保持定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增強實力。只要中國的經濟活力、韌勁足夠大,西方世界就不會拒絕分享中國利益;另一方面,要在堅持原則立場的前提下保持足夠的政策靈活性,避免造成意識形態方面的競爭與對抗。總之,中國應不隨風起舞,堅定發展議程,保持戰略主動,以努力實現中國夢。